中图分类号:K 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91X(2006)06-0624-04 辽王朝统治时期,辽宁境内出现了民族杂居的局面,既有汉族,又有契丹族和奚族,还有渤海族和女真族。在各民族成员的共同努力之下,辽宁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同时,由于多民族长时期交错居住,在各方面互相影响,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 1 汉族 辽王朝统治时期的辽宁,其汉族主要有三部分人构成:一部分是原唐代所设州县的居民;一部分是辽初太祖从河北、河东掳掠来的俘民;另一部分是从中原地区自动来投的汉族流民,其中包括许多中原地区的士大夫、降官及其家属。关于第一部分人,我们现在虽然无法统计其具体的数量,但从一些间接的史料记载中,仍能够大致地了解一些。如东京道鹤野县,是因丁零威学道化鹤归来的神话传说而得名,此县的设置很可能沿唐代之旧,其居民1200户,应是土著的汉民[1]。海州,辽初迁渤海南海府的遗民置。辽圣宗平大延琳之叛,徙其民于上京,然后再迁泽州之民实之,这些新迁来的泽州之民也应是汉民。显州奉先县,本汉无虑县之地,辽世宗析辽东长乐县居民以为守陵(显陵)户,这些守陵户也应是汉民。还有辽西州,本汉辽西郡之地,辽世宗时置州。属民也应是当地汉人。贵德州,本唐时所设,至辽为察割的头下州,其所俘汉户当是本地人。岩州,也是唐代所设,辽代因之,其居民也无疑是当地汉人。还有银州,系太祖平渤海迁其遗民所置,但银州所辖的延津县是唐代旧治,其属民应有一部分当地的汉人。衍州,以汉户置,可能也是当地汉民。咸州,“乃招营、平等州客户数百,建城居之”[1]。这些所谓的客户,也无疑是辽西地区的汉民。中京道的神水县、金源县等,都是沿隋唐之旧,多数县民也应该是汉人。兴中府所属的安德州,还有锦州,宜州闻义县等,都是沿袭前代旧治,其属民大多数是当地汉人,则是毋庸置疑的。 关于第二部分汉民,这在《辽史》中有明确的记载。仅以斡鲁朵及头下军州的辖户来看,其绝大多数都是掳掠来的中原汉民。《辽史·地理志》所记的16个头下军州中,有11个是设在今辽宁境内,其中仅秦晋国大长公主徽州就领户一万,以每户5人计,则达5万人之多。笔者粗略地统计一下11个头下军州的辖户,再加上其他几个头下州的领户,总数将达3万余户,15万多人。辽代由于战争及其他原因,州县居民迁徙频繁,有的辽宁当地的汉民被迁往远地,然后再从别的地方迁来汉民实之。唐代辽东地区的汉民,在辽初时被迁往上京之地,然后又从河北虏来汉人安置于辽沈之地。如上京祖州咸宁县。“本长宁县,破辽阳,迁其民置”[2]。东京沈州所辖乐郊县,是辽太祖以所俘河北蓟州三河县汉民置,初名三河,后改乐郊;灵源县,太祖以所俘蓟州吏民置,原称渔阳县,后改灵源。另外还有中京道惠州、榆州、泽州,兴中府所辖的兴中县等,都是以掳来的中原汉民而设置的。辽代到底有多少中原汉人被掠往辽宁?其准确数字无法统计,估计至少在10万以上。 关于第三部分人,从《辽史》的相关记载和已出土的辽代汉人墓志中,即可了解概况。从中原来投汉族士大夫和降官们,他们后来都定居在辽宁,其后裔也多在辽宁境内任官,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刘承嗣、刘宇杰、刘日泳祖孙三代墓志,均出自今朝阳县西大营乡西涝村。刘氏一门在辽代比较显赫,其家族成员先后担任重要官职,墓志出土地点即其祖坟地。刘承嗣是唐卢龙节度使燕王刘仁恭之孙,其父刘守奇是刘仁恭的小儿子。刘守奇于太祖时降辽,又投河东,后奔梁,死于沧州。其子孙则流落辽地。刘承嗣曾任兴州刺史,其子刘宇杰曾任官显州、奉圣州,死后归葬祖坟。孙日泳曾官遂州刺史、来州刺史、润州刺史、宿州刺史等。刘氏一门与辽宁关系密切,其家族成员于辽金两代文献中不绝于史。刘守奇另一个儿子(承嗣之兄,墓志缺其名)的后裔刘从信的墓志也在今朝阳市西南朝阳电力修造厂院内发现[3]。刘守奇的六世孙刘宏是辽朝最后一任懿州最高长官宁昌军节度使,天庆八年(1118年),刘宏以懿州3000户降于金[4]。 再如辽西的王氏,是唐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置的后裔。王处置本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其子王郁于辽太祖神册六年(921年)“举室来降,太祖以为养子”[5]。其子孙长期在宜州为官,遂占籍4辽西。王郁之孙王裕、王悦,王裕曾孙王瓒等人的墓志,均出土于今喀左县境。如《王瓒墓志》记:“葬于建州柏山之先茔”[6] 82。由此可见,王氏已经把辽西地区视为自己的家乡了。青州马氏,太宗时“徙其族于医巫闾山,因家焉”[7]。河北景城(今河北河间市)人陈万,辽太祖时归降国舅阿古只,为阿古只头下州豪州“豪刺军使”,太宗时任豪州刺史,陈氏一家遂定居在辽西[6] 15。还有河北玉田人韩知古的后裔,亦有占籍辽宁者。按韩氏郡望为昌黎,其地就应该在辽宁。金代之前名昌黎者只有两个地点,一为汉代的交黎县(又称昌黎县),旧址在今义县境内;二是昌黎县,治今朝阳西南木头城子镇。早在唐代,韩氏就以昌黎为郡望,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人称韩昌黎,可为明证。这说明韩氏一支早在汉魏或魏晋时期就在辽西地区长期居住过。韩知古的后裔韩瑜,为统军使。圣宗统和四年(986年)阵亡于涿州,归葬于霸州(今朝阳市)。其墓志出土于今朝阳市西20里朝阳沟,据其墓志记,他在霸州建有私第,说明他的家属就居住在今朝阳市。韩瑜之子,其墓志亦出土于今朝阳县境,其墓志记:“葬公于柳城之朝阳,以先夫人萧氏合葬,从祖考之宅兆,礼也”[6] 206。证明韩氏后裔已占籍今朝阳市。韩知古曾孙韩瑞墓志也在朝阳市他拉皋乡绪仗子村发现[6] 448。后汉刘崇之孙刘继文,以质子留辽七年,归国后又于辽景宗乾亨元年(979年)投降于辽。景宗封其为彭城郡王,居辽西,死后葬今辽宁建昌县图萨喀喇山[6] 71。平州卢龙人张建立,降辽后曾任榆州刺史,占籍榆州,死后葬今凌源市宋仗子乡二十里堡村。辽西朝阳耿氏,其祖上居上谷郡,太祖破上谷,耿氏归降,遂占籍霸州。耿延毅夫妻及其子耿知新墓志均出土于今朝阳县边仗子乡姑营子村。天祚帝时期的宰相梁援,原籍定州(今河北定州市),太宗天显年间,其先祖归降辽朝,曾任宁昌军节度使之职,遂占籍辽西义县。梁援夫妻墓志均出土于今义县大榆树堡乡四道岔子村,即所谓的梁氏先茔[6] 519。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