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元朝于高丽国设置征东行省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据日本学者北村秀人的研究,前期设置的征东行省是为征讨日本而设置的军事机构,后期设置的征东行省是为统治高丽国而设置的地方统辖机构。① 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元史·百官志》记载:“征东等处行中书省。至元二十年,以征日本国,命高丽王置省,典军兴之务,师还而罢。大德三年,复立行省,以中国之法治之。既而王言其非便,诏罢行省,从其国俗。至治元年复置,以高丽王兼领丞相,得自奏选属官。”《新元史·地理志》记载:“征东行中书省,领招讨司二、劝课使五。至元二十年,置征东行中书省。大德三年,改镇东行中书省。五年,复为征东行中书省。未几罢。至大元年,复置。皇庆元年,又罢。” 上述关于征东行省的记载将元朝设置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征东行省混为一谈,又过于简略,有所缺失,还存在一定的误差,故需考辨之。 其一,前期第一次设置征东行省是在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而不是二十年(1284)。该行省的设置是以东征日本国为目的。 世祖至元二年(1265),“以高丽人赵彝等言日本国可通,择可奉使者。三年八月,命兵部侍郎黑的,给虎符,充国信使,礼部侍郎殷弘给金符,充国信副使,持国书使日本”。然而,蒙古几次派人出使日本或不得要领而归,或日本人拒而不纳。直到至元八年(1271),“日本始遣弥四郎者入朝”。日本对元朝与之通使的愿望十分冷淡,这使忽必烈十分恼火,至元十七年(1280),“日本杀(元朝)国使杜世忠等”。于是世祖设立征东元帅府,以专掌讨伐日本之事。十八年正月设立征东行省,又称日本行省,“命日本行省右丞相阿剌罕、右丞范文虎及忻都、洪茶丘等率十万人征日本”。然大军尚未出发“阿剌罕以病不能行,命阿塔海代总军事”。八月,元军出征日本,“诸将未见敌,丧全师以还”。② 这一时期的征东行省,与金朝后期设置的掌对外战争、讨叛等事的行省十分相似,为“典军兴之务,师还而罢”的临时性军事机构。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设立的征东行省专务征讨日本之事,但元军出师不利,未能达到目的,于同年十二月“罢日本行中书省”。③ 至元二十年(1283)正月,以征日本国复置征东行省,“预备征日本军粮,令高丽国备二十万石。以阿塔海依旧为征东行中书省丞相。丙寅,发五卫军二万人征日本”。四月,“以高丽王就领行省,规划日本事宜”。高丽王王睶请以蒙古人同行省,世祖“授高丽国王王睶征东行中书省左丞相,仍驸马、高丽国王”。五月,“立征东行中书省,以高丽国王与阿塔海共事。给高丽国征日本军衣甲”。④ 这次复置的征东行省,初以中央派遣的官员担任行省长官。五月,将征东行省设在高丽国,应高丽国王的请求,以蒙古贵族与高丽国王共掌行省,即总领征讨日本的军事事务。但“以征日本,民间骚动,盗贼窃发”,元军迟迟未能出发。不久又罢征东行省。⑤ 二十二年(1285)元朝又欲举兵东征日本,故再次复置征东行省。十月,“癸丑,立征东行省,以阿塔海为左丞相,刘国杰、陈岩并左丞,洪茶丘右丞,征日本”。并于十一月“遣使告高丽发兵万人、船六百五十艘,助征日本。仍令于近地多造船”。⑥ 然翌年,元朝的南部交趾犯边,世祖曰:“日本未尝相侵, 今交趾犯边,宜置日本,专事交趾。”⑦ 于是罢征东行省。至元二十四年(1287)东北爆发了东道蒙古诸王乃颜叛乱,元朝东征日本之事搁浅。 其二,后期(1287年至元末)元朝在高丽国设置的征东行省,是具有羁縻统治特点的地方行政建置。元朝地方最高行政建置是行省,征东行省是因内属国——高丽国而设置的,它与内地行省不同,高丽国并没有因为征东行省的设置而消失,而是始终保持着很强的独立性,元朝以高丽王为行省长官,以高丽官吏为行省的主要官员,因高丽国俗而统治之。但是征东行省官员在名义上是由元朝任命,执行元朝的旨意,代表中央统辖高丽,它又具有元朝政府设在高丽国的派出机构的特点。 《元史·世祖纪》记载: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五月,“授高丽王睶行尚书省平章政事”。二十五年二月,“己卯,以高丽国王王睶复为征东行尚书省左丞相”。二十八年(1291年)五月,“征东行尚书省左丞相、驸马高丽国王王睶为征东行中书省左丞相”。⑧ 《高丽史·忠烈王世家》记载:三十三年(1307年)八月“元遣前王从臣知监察司事崔实来加王策命,曰:咨尔推忠宣力定远保节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尉征东行中书省左丞相上柱国高丽王。”⑨ 可以确定作为行政建置的征东行省设置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五月,即高丽忠烈王十三年(1287)。元世祖至元年间正是元朝行省制度确立、调整与完善时期,行省的名称与长官都曾有变化,因此《元史》记载这时期元朝任命高丽王为征东行省长官的名称也出现了上述变化。忠烈王以后,历代高丽王即位之时都要接受元朝的任命(行省长官)和册封(高丽王)。⑩ 早在征东行省设置之前,为了加强对高丽王室的控制,元世祖以来一直实行蒙丽联姻政策。征东行省设置后,蒙丽联姻关系进一步加强,忠烈王以后凡成年的高丽王都要迎娶蒙古公主为王妃,(11) 如忠烈王与元成公主(齐国大长公主),忠宣王与蓟国大长公主,忠肃王与濮国公主、曹国公主和庆华公主,忠惠王与德宁公主,恭愍王与鲁国公主结婚,他们的后代有的即位为高丽王。(12) 另外,高丽世子在即王位之前,往往奉元帝之命入元宿卫,或朝见元帝,在滞留元朝期间培养了对蒙古统治集团的亲近感。有元一代,没有发生行省长官(高丽王)反叛元朝的事件。 二 征东行省是元朝为强化对内属国——高丽国的统治而设置的,是元朝统辖高丽国的首脑机构。征东行省设置后,在高丽国的王都设有官署衙门,与高丽政权的官僚机构分署办公。征东行省长官的组成、官吏的任免与统辖机制都与内地行省有一定的差别。 元朝内地行省的长官由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7人组成, 皆为朝廷任命的流官。但征东行省由于其本身特殊的性质,其最高长官不是流官,据《元史·百官志》载是“以高丽王兼领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职官不是常设官职,仅在元成宗时期曾委任蒙古官员担任之。征东行省在高丽国的统治没有达到地方统治的层面,只在高丽国都城设有行省官署,没有建立管辖路府州县的地方统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