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6)03—0189—04 被称为“中国的俱乐部”的茶馆,唐宋时称茶肆、茶坊、茶楼或茶邸等,明代以后始称茶馆,它是一种以售卖茶水为中心,供客人品茗养性,娱乐休闲的公共活动场所。我国茶馆成形于唐代。唐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载:“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以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宋代是我国茶馆发展的第一个兴盛期,此时的茶馆无论是数量规模、设施装饰,还是经营方式、服务内容等各个方面都日趋完善,茶馆消费已成为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一、宋代茶馆兴盛概况 宋代茶馆兴盛的概况在《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都城纪胜》、《梦粱录》等诸多文献中都有详细的记载、描述。《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年间的汴京,凡闹市和居民集中之地,茶坊鳞次栉比,如“曹门街,北山子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马行街“约十余里,其余坊巷院落,纵横万数……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朱雀门外“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 南宋年间的临安,其茶馆较之北宋汴京而言,更为讲究排场,且数量和形式也大为增加。《都城纪胜》载:“大茶坊张挂名人书画,在京师只熟食店挂画,所以消遣久待也,今茶坊皆然。冬天兼卖擂茶或卖盐豉汤,暑天兼卖梅花酒。”《梦粱录》卷十六“茶肆”中亦载:“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临安“处处各有茶坊”。 在都市以外的乡村集镇,茶馆同样十分兴盛。据统计,在南宋洪迈的《夷坚志》中,涉及茶肆和提瓶卖茶者,多达100余条。如“饶州市老何隆……尝行至茶肆”,“到江州,共过一茶肆”,“于县(贵溪)启茶坊”,“乾道五年六月,平江茶肆民家失其十岁儿”,“黄州市民李十六,开茶肆于观风桥下”,“鄂州南草市茶店仆彭先者……才入市,迳访茶肆”。就连小说《水浒传》第三十三回中也有“那清风镇也有几座小勾栏并茶房酒肆”的描写。宋代乡村集镇中的茶馆不仅分布广、数量多,而且有的还相当气派,如上面提到的鄂州南草市茶店,店面分楼上楼下两层。 除茶馆外,宋代还存在一些性质类似于茶馆的茶摊、茶担及流动提瓶卖茶人。如《梦粱录》记载杭州城内“夜市于大街,有车担设浮铺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至于“巷陌街坊,自有提瓶沿门点茶,或朔望日。如遇吉凶二事,点送邻里茶水,倩其往来传语。又有一等街司衙兵百司人,以茶水点送门面铺席,乞觅钱物,谓之‘龊茶’;僧道头陀欲行题注,先以茶水沿门点送,以为晋身之阶”。《东京梦华录》也载:“至三更天方有提瓶卖茶者,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宋代茶馆的兴盛还在一些酒肆、食铺的经营中得以体现。一方面,酒肆、食铺普遍兼营茶水;另一方面,有不少酒肆、食铺以茶为店命名。在《东京梦华录》和《梦粱录》中,都提到有“分茶店”、“分茶酒肆”一类的酒肆、食铺名。如在《东京梦华录》中有载:“大凡食店,大者谓之分茶,则有头羹、石髓羹、白肉、胡饼、软单……案炉面饭之类。吃全茶,饶齑头羹。”这种现象表明茶在宋代民众生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以至于酒肆、食铺也纷纷让自己与茶沾上边,以此更好地招徕生意、吸引顾客。 二、宋代茶馆的经营特色 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地域广的特点展示着宋代茶馆兴盛的繁华表象,而其丰富多彩的经营文化特色则彰显着宋代茶馆的丰富内涵。 第一,用工制度灵活、科学。宋代茶馆大多实行雇工制,茶馆老板招雇“茶博士”主持日常营业管理。“茶博士”精通烹茶技艺,是城市中职业化、专业化的技术雇工,为市民阶层中有特色的人群之一。“茶博士”具有专业技能,其工作相对稳定,但一旦遭解雇就很难找到新的职业。如宋话本《万秀娘仇报山亭儿》中的茶博士郭铁僧遭解雇后便无法找到新的谋生职业。雇工制的出现是宋代茶馆用工制度灵活、科学的表现,也在一个侧面表明了宋代商业经济的发达。 第二,茶馆划分为不同类型,表现出一定的专业化水平。宋代茶馆经营者注意到了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需求,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开设不同类型的茶馆,提供不同的服务。《都城纪胜》载:“量卖茶楼多有都人子弟占此会聚习学乐器或唱叫之类,谓之‘挂牌儿’。人情茶坊本非以茶汤为正,但将此为由,多下茶钱也。又有一等,专是娼妓弟兄打聚处。又有一等,专是诸行借工、卖伎人会聚行老处,谓之‘市头’。水茶坊,乃娼家聊设桌凳,以茶为由,后生辈甘于费钱,谓之干茶钱。提茶瓶,即是趁赴充茶酒人,寻常月旦望,每日与人传语往还,或讲集人情分子,又有一等是街司人员,以此为名乞钱物,谓之龊茶。”《梦粱录》卷十六《茶肆》载:“大街车儿茶肆、蒋检阅茶肆,皆士大夫期朋约友会聚之处。”《武林旧事》卷六《歌馆》载:“……外此诸处茶肆,清乐茶坊、八仙茶坊、珠子茶坊、潘家茶坊、连三茶坊、连二茶坊,及金波桥等两河以至瓦市,各有等差,莫不靓妆迎门,争妍卖笑,朝歌暮弦,摇荡心目。凡初登门,则有提瓶献茗者,虽杯茶亦犒数千,谓之‘点花茶’。”从以上的文献记载来看,宋代茶馆的类型繁多:有主要供市民子弟学习乐器或是聚会的茶馆,如“量卖茶楼”;有主要供知识分子、读书人会聚的茶馆,如“大街车儿茶肆”、“蒋检阅茶肆”;有主要为平民百姓、诸行百工光顾,具有雇工介绍所性质,谓之“市头”的茶馆;有主要供歌伎卖唱或妓女卖身的“水茶坊”、“花茶坊”及游乐性的茶馆;等等。当然,对宋代茶馆这种类型划分的理解不能绝对化,因为不能说读书人只光顾“大街车儿茶肆”之类的茶馆而从不进入“市头”之类的茶馆。但是,这种划分却是宋代茶馆经营的真实写照。更为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宋代茶馆经营者较强的市场意识,反映出他们对于细分市场,找准市场定位已经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