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摘编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7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外语学刊》2007年第5期刊载曹廷军、迈克尔·辛、韩京和的文章《语言即人,人即语言——反思英语全球化与弱势民族语言文化的丧失》。文章介绍了英语全球化的现状,探讨英语广泛、迅速传播的历史与现实的原因,系统分析少数弱势民族的衰败、毁灭及其语言文化知识丧失的原因和过程。作者以大量的事实说明英语对少数民族、移民社区和土族群体等弱势民族语言文化的“谋杀”和“吞噬”,揭示弱势民族语言文化,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弱势民族语言文化面临毁灭的威胁,阐述世界上一切语言文化对人类生活、生存的重要意义。呼吁人们保护人类的语言文化宝藏,建设美好和谐的多元语言文化国际环境。研究表明,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而且是人的存在方式,人与语言同在。

      《语言研究》2007年第3期刊载石毓智的文章《语言能力合成说的认知心理学证据》。文章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实验结果和对语言的研究经验,提出了“语言能力合成说”的假说,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一个层级系统,语言能力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独立于其他认知能力的,而是由更基本的的认知能力协同合作的结果,同时语言能力又是其他认知能力的基础。语言学的理论的建设必须充分借鉴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语言学的科学性,才能有效地指导语言研究实践。

      《浙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刊载黄华新、徐以中的文章《预设的动态性和动态预设观》。文章提出,语言逻辑对预设现象的分析经历了从“真假性”到“恰当性”再到“动态性”的发展过程。预设一般被看做交际双方的共知信息(mutual information)或无争议信息(non-controversial information),如果从动态的视角来看,预设也可以传递新信息(new information)。预设的构成是异质的(heterogeneous),有关预设的研究应注意运用动态的方式来考察,即需要区别是着眼于说话人、听话人还是交际双方的过程视角。采用动态的预设观还可以发现语用预设具有一系列新特征:不确定性、可移动性、层次性。

      《当代语言学》2007年第3期刊载王彦的文章《商品买卖话语活动的目的分析》。文章谈到,人们的言和行都是受目的驱使的。发生在工作场所的互动话语更是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本文基于研究话语目的的各种理论,用一种多元的目的分析框架,对“北京地区现场即席话语语料库”中收录的商品买卖互动话语的目的进行了全面分析,包括互动目的的多重性、层次结构、发展路线、相互作用等,以此揭示目的发展是如何推动话语进展的,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互动话语的实质。

      《中国翻译》2007年第5期刊载秦洪武、王克非的文章《对应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理论依据和实施原则》。文章分析了对应语料库、翻译教学和自主学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探讨汉英对应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应用的原则和方式。研究认为,对应语料库可以为自主学习和发现式学习创建有利的实施环境,而自主学习和发现式学习有助于翻译教学效果的提高,这是对应语料库应用于翻译教学的理论依据。基于此,对应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运用的基本原则是观察先于归纳、呈现先于讲解、学生自导先于教师指导。

      《辞书研究》2007年第4期刊载杨金华文章《释词简约有碍于对外汉语词典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文章指出,对外汉语词典为发挥指导外国人学好汉语、用好汉语的作用,宜在词目的意义和用法方面作出详细注释,但多数对外汉语词典却沿袭普通语文词典的做法,在释词上存在简约的倾向,难以发挥指导语言运用的作用。文章还指出,普通语文词典的简约释词与其特定的读者群相适应,因而并不适合于外向型的词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