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04-2006年国内语言学论文统计 表一:语言学
表二:汉语
本表的统计材料来自2004、2005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全文索引,以及2006年《语言文字学》后附的索引(2004年文章总数为6372篇,2005年为6475篇,2006年为2195篇,三年共计15042篇);本表的统计框架基本依据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全文索引的设计,个别稍作改动。关于数据需要做四点说明:1、数据是根据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全文索引统计得出的,只是正式期刊文章的数据,不包括以书代刊的文章;2、2006年《语言文字学》后附的索引的目录不完整;3、每年 1-5期有上一年度的文章,如:2004年1-5期索引有2003年的文章;4、数据是根据文章标题统计的,仅凭标题分类不一定准确,而且分类本身亦有交叉,所以统计结果只能用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一领域文章分布的趋势。 综观2004-2006的文章分布,总的印象是:影响国内语言学发展趋势的仍然主要是国外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语言的共时研究、功能研究在国内语言学的研究中仍然处于主流地位;以汉语、少数民族语言的个案研究为基础,共时研究引入历时视角,探寻对语言规律的理论解释,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语言学的研究在基础理论建设方面取得了进展;语言学内部各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呈现出新的气象。 下面,简单谈一谈对各个领域的印象。 首先是语言学。语言学包括语言理论和应用语言学: 语言理论的研究涉及诸多领域,如: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化、语言哲学、语言学史、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比较语言学,以及修辞学、语用学等,研究的问题较为分散,除语言接触与语言变异研究、功能认知语法理论之外,少有热点。文章以引介性、评述性文章为多,研究性文章相对要少;在研究性文章中,以汉语或少数民族语言的个案研究为基础,探寻对语言规律的理论解释的文章为多,也最有成就,但总体上说,宏观的理论建树尚显缺乏。 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热点是: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以实验为主的二语习得策略研究;以及以探讨句处理思路为主的自然语言处理。前者如吴门吉等“欧美日学生认读与书写习得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6/06);后者如陆俭明“句法语义接口问题”(《外国语》2006/03),冯志伟等“自然语言处理中的概率语法”(《当代语言学》2005/02)。 汉语研究亦涉及现代汉语、汉语史、方言、文字等诸多领域,仍是“传统”与“现代”两大流派:“传统”一派立足于传统语言学,在传统语言学的框架下研究汉语,并探索将其理论化、系统化;而“现代”一派则是借鉴国外现代语言学理论对汉语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相比之下,还是“现代”一派更为活跃。 现代汉语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理论背景上仍呈现出多元化,尤其是动补结构、双宾结构、小句中心说、语义语法等热门话题,仅以动补结构为例:既有采用“小句理论”分析汉语结果补语结构的,如:Bint和沈阳“结果补语小句分析和小句的内部结构”(《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04),也有采用配价语法描写结果补语结构的,如施春宏“动结式的配价层级及其歧价现象”(《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04),还有采用生成句法学提出功能范畴假设解释动结式的论元实现的,如熊仲儒“动结式的论元实现”(《现代外语》2006/02)。但值得注意的是,近一、二年,功能认知语法成为汉语研究的热点,并有上升为主流的趋势。 汉语史研究以语法研究最为活跃。汉语历史语法研究,其选题分专书、专题两类。专书语法研究是共时的描写,以结构主义语法和语义分析为主;专题研究是历时描写,以考订语法形式出现的时间、探源、刻画演变过程的文章为多。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热点是近代汉语,近三年呈现出以下五个特点:(1)以个案为例,对语言现象的演变进行功能认知的解释(动因、机制、规律),“语法化”成为常见的关键词;(2)用方言(也包括现代汉语)语言现象的共时的差异来解释或拟测近代汉语语法的演变,开拓了近代汉语研究的视野;(3)借鉴历时类型学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跨语言、跨方言的角度观察语言现象的演变; (4)不同历史时期文献语言的方言背景开始受到学者的关注(《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以往的研究获得的一些语法演变的观察和结论很多只适用于北方官话方言,研究汉语历史语法演变时应该有时间和空间的双重视角);(5)由于历史文献语料库的逐步建立、完善,数量统计已成为汉语历史语法研究中常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