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都”的隐性否定和极项允准功能

作 者:

作者简介:
袁毓林 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871)

原文出处:
中国语文

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关于范围副词“都”的关联成分和约束方向的争论,然后沿着蒋严(1998)关于“都”可以左向约束预设中的成分的思路,假设“小李都买呢子的衣服”一类句子省略了“买衣服”一类谓词性拷贝式话题;并通过话题链接这种语用测试和照应关系、允准否定极项等语义测试来证明上述假设,揭示表示总括义、可以重读的“都”只能左向约束其关联成分,在特定句式中“都”具有隐性否定和允准“从来”等否定极项的语义功能。还顺便讨论了“都”允准否定极项造成的句法后果(“都”和“也”在“Wh+都/也+VP”格式中有不同的分布选择)。最后,通过对真实文本语料的统计分析,证明“从来”的确是否定极项。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7 年 10 期

字号:

      一 引言:“都”的关联成分和约束方向之争

      关于范围副词“都”;我们先后讨论过它的加合性(addition)语义功能及其分配性(distribution)效应、特别是它的左向约束(leftward bind)其关联成分的功能(注:参看袁毓林(2005a、b);另外,关于“都”在“哪儿都去过”一类表示周遍意义的句子中的功能,袁毓林(2004b)从语用角度给出了一种解释。)。本文着重讨论下面这种一般认为是“都”右向关联的情况,例如(注:例子采自马真(1983)等文献,有的酌情做了改编。):

      

      在描写语法的传统中,可以笼统地说上例中“都”总括的对象在其后面;或者说,在这种情况下,范围副词指向右侧的成分。但是,当人们试图用形式语义学上的约束(bind)或者量化(quantification)等概念来精确地考察“都”和其总括的对象之间的语义关系时,就会发现上述说法不准确。因此,蒋严(1998)竭力证明这类例子中“都”作用的对象不是其后的成分,而是隐含在预设之中。可是,潘海华(200s)反对这种由表达句子预设的空语类来给出“都”的量化域的假设;他主张把“都”的关联成分和约束对象离析开来,假设上例中的“都”跟右边的成分相关联,并约束跟这些关联成分有关的其他成分。我们不采用这种关于“都”的非线性量化假设,限于篇幅,具体的理由此处从略。

      本文进一步落实和细化蒋严(1998)关于“都”可以左向约束预设中的成分的思路,并吸收潘海华(2005)对有关句子的逻辑刻划;通过话题链接这种语用测试和允准否定极项这种语义测试,来证明表示总括义、可以重读(也可以读轻声)的“都”只能左向约束其关联成分(注:根据吕叔湘主编(2001:177-178),“都”有总括、甚至和已经三种意义。根据王还(1983),表示总括全部义的“都”可读轻声,也可不读轻声,甚至还能重读;而表示甚至、已经两种意义的“都”必须读轻声。);并且,在特定句式中,这种“都”具有隐性否定和允准否定极项的语义功能。

      二 假设:“都”约束预设中的话题性成分

      蒋严(1998)讨论了下列三种通常被认为是“都”的作用对象出现在谓词右边的情况:

      

      他认为(5a)表达的是(5b)这类意思,“都”右边的“呢子的衣服”指谓的是某类事物。如果它是“都”的作用对象,那么其语义必须有周延解(distributive reading,即分配性解读);也就是说,这类事物论域中的每个个体都要跟谓词匹配。这显然不是(5a)的正确语义,因为小李并没有把所有的呢子衣服都买了。其实,(5a)有一个预设(presupposition),比如:“小李在某段时间中买了一些衣服”;句子陈述(assert)的是“这些衣服都是呢子的”。同样,(6a)预设了“星期天你干了一些事”,陈述的是“〔想知道〕这些事都是什么”。至于(7a)中的“他们”实际上是话语回指词(discourse anaphor),是一种可以省略的复现代词(resumptive pronoun);“都”的作用对象是这种代词的先行语,如(7c)所示。据此,他强调:“都”的作用对象可以在语句的表面出现,但只能出现在谓词的左边;也可以隐含在预设中,“都”的这种隐含的作用对象可以通过语用推理来获得(注:笔者在转述时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表述,如有差错,责任在笔者。)。

      我们基本同意蒋严(1998)的上述见解,只是想进一步指出:“都”的这种隐含在预设中的作用对象,有时可以实现为显性的句首话题。于是,例(5)(6)的语义解释及其理论处理就可以采用下面这种省略拷贝式话题的推导程序(注:关于拷贝式话题及其删除方式,详见袁毓林(2004a)注9及其所引相关文献。):

      

      也就是说,我们假设(5a)是一种说明性小句,其话题是上文或语境中的“买衣服”一类复数性事件。因此,可以在表层形式上把这种话题补出来;并且,还可以在谓语核心“都VP”之前加上跟这种复数性的谓词性话题相照应的“每次”,动量词“次”提供了找回“买衣服”一类谓词性话题的线索。这样,“都”约束的对象是先行话语或语境中隐含的复数性事件话题。同样,(6a)的话题是上文或语境中的“干事情”一类复数性事件;由于在特定语境中这种话题太惯常、太老生常谈,因而在表层形式上根本不必要说出来。结果,造成了蒋严(1998)所说的“都”约束疑问句预设中的复数性对象。蒋严偏重于论证“都”可以对预设中的个体进行量化,而本文则强调“都”还可以对预设中的事件进行量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