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刊登冯志伟的文章《论语言符号的八大特性》。文章谈到,索绪尔曾经提出语言符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两个重要特征。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使我们对于语言符号的这些特性的认识和理解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了。这是自然语言处理对传统的理论语言学提出的挑战。文章针对信息时代语言学的新发展,分析了索绪尔“线条性”的不足,并提出了语言符号应当具有层次性、非单元性、离散性、递归性、随机性、冗余性、模糊性等七个十分重要的特性,再加上索绪尔提出的任意性,构成了我们对语言符号特性的新认识。我们应当修正索绪尔对语言符号特性研究的旧理论,而代之以反映当前人类对自然语言符号认识水平的新理论。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第6期刊登马博森的文章《自然会话中人物指称现象的三分模式研究》。文章提出了一个研究自然会话中人物指称现象的三分模式。该模式由三部分组成:人物本体层、共享知识层和语言体现层。在人物本体层,首先区分了现实世界、话语世界和心理世界三个概念,然后探讨了会话中的人物类型。在共享知识层,探讨了两个问题:一是分析会话双方在涉及各种人物时是如何估计对方的共享知识状态的;二是分析会话双方就对方共享知识状态所作的估计对其选择合适的指称形式有何影响。在语言体现层,重点研究说话人在各种不同情况下具体选择哪些语言形式来指称不同类型的人物。 《江苏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刊载陆俭明的文章《词汇教学与词汇研究之管见》。文章认为,词汇教学对提高中外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要,其中特别要加强汉语书面词语的教学。目前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都不太重视汉语词汇教学,从而影响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掌握。其根本原因在于汉语词汇研究薄弱;而词汇研究之所以薄弱,有其客观原因。要扭转汉语词汇教学薄弱的状况,必须加强汉语词汇研究,特别是词语使用的语义背景的研究,以及汉语词语基础性的应用研究。 《学术研究》2007年第5期刊登熊焰的文章《论现代文言文的生存机制》。文章指出,现代文言文的存续并不是出于现代人日常交际的简单需要,而是反映着现代中国学人和文学家的一种复杂的精神需要,也应和着中国现代语言品格建设的文化诉求,体现着现代中国语言文化发展的一种深刻的精神力量。现代文言文的生存和在一定意义上的发展,体现出文言传统的习惯势力与白话文环境势力之间从紧张对峙到达成平衡的文化运行轨迹,体现出现代人文知识分子对文言文的情感认同和功能认同的文化心理。在文化情感认同和文化趣尚意义上写作和倡导的现代文言文,是中国现代语言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任何从政治保守乃至商业运作的角度倡导的文言文,都只是现代语言文化建设中的逆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刊登李国英的文章《异体字的定义与类型》。文章认为,异体字是汉字整理与规范的主要对象,由于以往的异体字研究对异体字的定义过于宽泛,混淆了不同性质的字际关系的界限,给汉字的整理与规范造成了一些混乱。对异体字的界定从本质上可分为同词异形和同字异体两种观点。事实上,应当从构形和功能两个维度重新定义异体字,即异体字是为语言中同一个词而造且在使用中功能未分化的、同一个字的不同形体。由此可以划清异体字和分化字、通假字之间的关系,避免汉字精简中的一些弊端,对异体字的整理与规范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河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刊载杨宝忠的文章《论“以序考字”》。文章指出,中国字书有着悠久的编纂历史,大型字书的编纂几乎无一例外是在前出字书的基础上编纂增修而成的,字书之间往往存在某种传承关系,具有传承关系的字书共收的字,排列次序大致相同。为查检方便,字书编纂不断改进排字方法,力争做到有序排列。由于体例不同,字书列字以义类为序,或以韵次为序,或以四声为序,或以笔划为序。无论采用哪一种编排方法,同一字书所收的字,大致有其相对固定的位置。掌握字书间的传承关系和字书的排列体例,利用字书列字次第对疑难字进行考释,即为“以序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