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摘编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7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暨南学报》2007年第1期刊载王彦坤的文章《训诂学史的概念与分期》。文章认为:训诂学史是关于训诂学术的历史。作为学术史只有分期正确其发展脉络才能明晰,才有可能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训诂学术起源于春秋,自先秦至近现代,大致经历了八个时期:春秋时期——训诂学之萌芽时期;战国时期——训诂学之形成时期;两汉时期——训诂学之兴盛时期;魏晋隋唐时期——训诂学之发展时期;两宋时期——训诂学之变革时期;元明时期——训诂学之衰落时期;清代——训诂学之鼎盛时期;近现代——新训诂学之建立时期。

      《语文研究》2007年第1期刊登汪化云的文章《也说“兀”》。文章指出,宋元时期的“兀那、兀谁、兀的”中的“兀”单独使用比较少,权威的辞书大多认为它是前缀。而“兀”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大多是远指代词,广泛存在于晋语、中原官话、兰银官话区,也存在于江淮官话、闽语、粤语中,不大可能是由前缀发展而来。事实上,宋元时期的“兀”应该是远指代词;“兀的”是远指代词加后缀构成的复合代词,“兀的不”意即“那岂不”;“兀那、兀谁”是复合代词,其中的“兀”都是远指代词的弱化用法。

      《汉语学习》2007年第1期刊载王永娜的文章《“为了”与“以便”的语义、语用比较》。文章从语义、语用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为了”和“以便”的差异。在语义上,“为了”侧重于表达目的对动作行为或结果的银发,是事件产生的原因;“以便”侧重于表达顺承动作行为便能达到或容易达到的效果。在语用上,二者在语体选择、目的的强调倾向、表达的主客观评议态度、动作行为的惠损指向上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二者在语义上存在差异是有目的与动作行为的关系具有双向性决定的,当观察点和侧重点不同时,就表达出不同的意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刊载李劲荣的文章《形·名组合的句法限制及表达功能》。文章从意义制约和表达功能的角度,考察了形容词与名词组合时的具体表现,认为若是定中式,状态形容词受到的语义限制更多,而且该结构在表达功能上得到凸现;若为主谓式,则性质形容词受到的语义限制更多,该结构在表达功能上也被凸现。反之则反。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句法、语义和语用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西藏研究》2007年第1期刊载次仁玉珍的文章《浅析党的语文政策在西藏的成功实践》。文章指出,民族语言文字是构成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它在民族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回顾和分析西藏民族语文工作的实践情况,认为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各民族的实际,制定了学习、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正确方针政策以及立法过程,反映出党和国家对民族语文工作的一贯重视和党的民族语文政策在西藏的成功实践。并依据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了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汉语文和各少数民族语文共同发展的规划,构成了我国多元性和多样化的文化,促进了民族团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