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否”字用法的再认识

作 者:

作者简介:
袁本良,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贵州 贵阳 550025)

原文出处:
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通过分析先泰至宋代一些典籍中的“否”字句,探讨“否”字句的结构形式、配置意义及语用功能,可以进一步认识古汉语“否”字的语法特点及其衍化规律——“否”字的性质关涉以下几个方面:自立性与粘着性、否定性与不定性、应对性与提问性、替代性与述谓性、附前性与置后性;“否”字词性的衍化,可以从“VP否?”由正反是非问到单纯是非问的演变得到机制性的解释。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7 年 04 期

字号:

      零

      关于古汉语中“否”字的用法,前修时贤已有过很多有益的讨论。本文拟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稽考典籍用例,进一步研究该字入句的结构形式、配置意义及语用功能,以期对“否”的语法特点及其衍化规律作出一些新的思考。

      本文考察的典籍主要有如下几种:《左传》、《孟子》、《史记》、《论衡》、《三国志》、《搜神记》、《朱子语类》。选择这几种语料的原因是:一、这些典籍大体能反映作者所处时代的语言面貌。二、与其他文献相比而言,它们中存在较多的“否”字用例(超过或略少于20次),有利于对该字的用法进行比较全面的观察。

      “否”字在古代典籍中的用法,除了作一般的否定词(方久切)之外,还有如《易·杂卦》“否泰,反其类也”和《左传》“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之类(並鄙切)的用法。后面一类的用法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中。

      否定词“否”在古代文献中有时也写作“不”,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为了保证材料认识的准确性,本文在梳理和统计用例时未收入此类例句。

      壹 关于“否”字的入句形式

      在我们考察的几种文献中,“否”字进入句子时句法形式上的表现并不完全相同。大率是如下的情况

      1.1 《左传》

      《左传》“否”字出现31次,其入句有4种情形。

       1.1.1 VP否(9例)

      少,未知可否。(襄三十一年)

      闻讲道路,不知信否。(定四年)

      吾得见与否,在此岁也。(襄三十年)

      霸之济否,在此会也。(昭四年)

      1.1.2 否(8例)

      夫大国之人,令于小国,而皆获其求,将何以给之?一共一否,为罪滋大。(昭十六年)

      卫君之来,必谋于其众。其众或欲或否,是以缓来。(哀十二年)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昭二十年)

      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昭二十年)

      1.1.3 ……则否。(10例)

      凡诸侯有病,告则书,不然则否。(隐十一年)

      赴以名,则亦书之;不然,则否。(僖二十三年)

      小人恐矣,君子则否。(僖二十六年)

      1.1.4 否(则)……(4例)

      二三子用我,今日;否,亦今日。(成十八年)

      诸侯新服,陈新来和,将观于我,我德则睦,否则携贰。(襄四年)

      义则进,否则奉身而退。(襄二十六年)

      1.2 《孟子》

      《孟子》“否”字出现26次,其入句有2种情形。

      1.2.1 否S(23例)

      “伯夷伊尹之于孔子,若是班乎?”曰:“否。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公孙丑上)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万章上)

      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孟子曰:“否,不然也。”(万章上)

      1.2.2 VP否乎?(3例)

      如此则动心否乎?(公孙丑上)

      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公孙丑下)

      1.3 《史记》

      《史记》“否”字出现20次,其入句情形可分为如下8种。

      1.3.1 VP否(6例)

      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蔺相如列传)

      张汤以知阴阳,人主与俱上下,时数辩当否,国家赖其便。(大宛列传)

      1.3.2 VP否?(2例)

      二世曰:“丞相可得见否?”(秦始皇本纪)

      公曰:“可禳否?”(齐太公世家)

      1.3.3然否(2例)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韩非列传)

      其处吉凶,别然否,多中于人。(龟策列传)

       1.3.4 所否(1例)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管晏列传)

      1.3.5 否(3例)

      诸侯各守封域,或朝或否。(秦始皇本纪)

      五国相王,赵独否。(赵世家)

      1.3.6 ……则否。(2例)

      公仲曰:“富之可,贵之则否。”(赵世家)

      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汲郑列传)

      1.3.7 否(则)……(3例)

      顿首曰:“可则立之,否则已。”(齐太公世家)

      德优则行,否则止。(平津侯主父)

      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淮阴侯列传)

      1.3.8 否否(1例)

      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太史公自序)

      1.4 《论衡》

      《论衡》“否”字出现23次,其入句有6种情形。

      1.4.1 VP否(4例)

      自改不在言之轻重,在宰予能更与否。(问孔)

      王法举事,以人事可否,不问日之吉凶。(讥日)

      1.4.2 VP否?(1例)

      问之曰:“晓知其事,当能究达其义,通见其意否?”(谢短)

      1.4.3 然否(13例)

      又作《新论》论世间事,辨照然否。虚妄之言,伪饰之辞,莫不证定。(超奇)

      文丽而务巨,言眇而趋深,然而不能处定是非,辩然否之实。(定贤)

      世间为文者众矣,是非不分,然否不定,桓君山论之,可谓得实矣。(定贤)

      1.4.4 否然(1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