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序问题研究综述

作 者:

作者简介:
安玉霞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83)

原文出处:
汉语学习

内容提要:

本文从语言类型学、语义、信息论、认知等不同的侧面,对汉语语序问题的研究进行简要的综述。在类型学视角下,以S、V、O为参项引发了汉语是SVO型语言还是SOV型的争论,刘丹青主张以介词为参项;研究语义的学者认为任何语序的改变都和句子的内在语义有关,句法位置蕴涵了丰富的语义特征;语言以交际为目的,语序的排列要符合信息传递的要求,同时还受语言内部机制的制约;在认知的框架下我们又可以看到语序的线性排列具有象似性。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7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0引言

      语序是一种重要的语法形式或语法手段,不仅是表示语法结构的语法意义的形式,也是语言表达或修辞的手段。有些语言(如印欧语)由于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很多语法意义不是通过语序来表示,因此语序相对比较自由。汉语由于缺乏形态变化,很多语法意义和句子类型往往要通过语序来表示,所以语序在汉语语法里显得特别重要。张世禄(1939)提出“凭语序而建立范畴,集范畴而构成体系”,把语序在语法研究中的作用提到了极高的地位。

      语法现象里实际存在着两种序列:各种语法单位(如语素、词、短语、分句等)的排列次序,简称“单位序”(word order),可以认为是广义的词序;另一种是语法结构体(主要指短语或句子)内部的各种结构成分的排列次序,简称“成分序”(constituent order),也叫语序。任何语法结构的结构成分都存在着排列次序问题。范晓(2002)详细论述了语序和词序异同。

      以往的研究注重描写语法结构的语序规则,归纳静态的句子的基本类型和动态的句子的语序变化特点,注意区分静态的语序和动态的语序,注意区分句法、语义和语用的语序。近几年研究视野更加开阔,不断引进新的理论和方法。本综述仅限于介绍功能认知方面的研究。

      §1语序类型学的研究视角

      1.1结构主义前的汉语语序观。《马氏文通》大致上以SVO的框架来描写古汉语,把马氏的分析用类型学的思路来表述,就是承认古代汉语除了SVO和有条件的SOV外,还有大量没有明确条件的OiSVOi、OV、OiOiV等语序类型。这种分析的最大问题是与不带标记的被动句相矛盾。现代汉语小句类型和古代汉语的差别突出表现为两点:(1)借助前置词“把”的受事前置句;(2)没有古代汉语那种明确的代词宾语前置。黎锦熙以“变式的宾位”为题系统提出了“提宾”说。提宾位到V前,主要包括“把”字句、“连”字句、不用任何虚词的“提宾”、“提宾”的同时动词后用代词复指等。实际是承认现代汉语有大量的没有明确条件限制的SOV和OSV句式。马、黎基于语义的分析有主观任意性,对主语;宾语的认定都较随意。以此为基础难以讨论汉语的语序。20世纪50年代以前,汉语语法学界普遍以语义为标准确定主语、宾语,采用“提宾”、“倒装”的说法。

      1.2结构主义的汉语语序观。赵元任认为汉语主语就是一种话题,应根据位置来确定宾语和主语。唯位置论的分析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国内语法学的主流,可以避免“倒装”、“提宾”造成的明显的矛盾及主观随意性。缺点是:(1)使汉语的主语成为很空洞的概念,没有任何语义基础、句法属性;(2)难以据此发现小句结构和论元结构;(3)机械地增加了主语的数目,掩盖了汉语实际存在的语序变化及内在规律;(4)没有跨语言的可比性。

      1.3类型学观念下的语序研究。学界凭借类型学说发现汉语不同结构在语序上的相关性。语序遵循这样一条规律:语法单位所在的层次越高,其语序越自由,反之,则越固定。各级语言单位按语序从固定到自由的大致顺序是:词内的语素<短语内的词<小句内的短语<复句内的分句<篇章或句群的句子。动源介词的位置跟动宾语序有关,名源介词跟领属结构的语序有关。Dryer发现差比句中基准和形容词的相对语序分别高度对应于动词和宾语的语序。连词与介词有最密切的语序和谐关系,在历史来源上的相关性可能是原因之一。

      1.3.1话题与汉语小句语序。Shibatani(1991)认为虽然有些语言的主语有时兼有话题的功能,但本质上主语来自施事这一语义角色的泛化和语法化,而句法上的话题来自话语话题的语法化。句法化的话题不一定是话题语法化的唯一结果或最终结果。在典型的主语—话题并重型语言(如日语)中,话题成为与主语并存的句法成分,可以凭句法标准区分开,如日语主语后带主格标记が(ga),话题后带话题标记は(wa)。不同语言的话题可能优先选择不同的题元,造成不同的历时结果。假如一种语言的话题优先选择施事论元充当,则比较容易语法化为主语,所以主语就以施事为原型;如优先选择受事为话题,语法化的话题就会和施事主语竞争句法的基本性,如受事话题最后获胜,可能导致向作格语言的类型发展。

      1.3.2汉语是SVO型语言还是SOV型语言?以戴浩一(1973,1976)及李讷、汤姗迪(1974b)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汉语基本词序由SVO变成SOV,虽然此过程尚未完成。戴浩一(1973)是汉语是SOV语序论的初创者。他根据Greenberg(1963)所提出的一些普遍原则引申出自己的观点,下面(1)至(7)项为判断汉语是SVO型语言的证据:

      (1)“形容+被形容”语序(3)数词+量词+名词:一本书

      形容词+名词:好人 (4)动词+词尾:我买了笔

      副语+动词:明天去 (5)句尾疑问标记:你昨天去看电影了吗

      前置词片语+动词:在这儿上学

      (6)“把”字句:你怎么把钱掉了呢

      关系子句+名词:昨天买的书 (7)后置词:睡在床上

      (2)比较句型:你比他高

      除了(6)以外,其实都不是基本语序,而仅仅在统计上与基本语序有某种程度的关联。根据Greenberg(1963)的说法,这些特征在某种情况下,可以认为与基本语序有共同出现的趋势。可是,人们常常都忽略这种共同出现的条件,而将其视为基本语序的铁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