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学派的“核心”概念之比较

作 者:

作者简介:
陆丙甫,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研究员。

原文出处:
当代语言学

内容提要:

本文指出“核心”概念在结构主义、当代语言类型学中分别是两分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和多分结构中的“核心词”;而生成语法的“核心”是介于上述两种“核心”概念之间的一个概念。并且,“核心”在当代语言类型学中被用作语序单位的定位标准,在生成语法中被用来提供移位的动因。因而,两者是非常不同的两个概念。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7 年 04 期

字号:

      0.引言

      近年来语言学界关于中心语(核心)理论和DP(陆俭明2003;司富珍2004;周国光2005;熊仲儒 2005)的讨论,实际上也可以说是我国语法学界1980年代关于句子分析方法讨论的继续。当年的讨论由引进的结构主义直接成分分析法所引发,而这次讨论则是由引进的当代生成语法中的核心观念所引发。历史背景虽然不同,但是两次讨论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每门学科都有一些基本问题总会反复地出现。有关“中心语”或“核心”讨论的再次发起,说明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基础性。事实上,“核心”概念在整个国际语言学界一直是个运用最多而定义相当不明确的概念(Corbett et al.1993)。

      我国语法学界以往的重大争论主要都是围绕传统语法和结构主义的分歧展开的,近年来的重大讨论则往往跟结构主义和生成语法的分歧有关。本文尝试换个角度,以语言类型学为桥梁,先从结构主义和当代语言类型学之间的有关差异谈起,在此基础上再分析、比较生成语法中“核心”观念的特点。

      DP的提出主要是为了把名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统一起来。在不同表面现象的背后发现共性规律,这是生成语法和类型学都在追求的目标。本文下面第1节先介绍功能学派中语言类型学对名词短语和句子的共性的分析,以便开拓思路。然后在第2到第5节转入对“核心”的定义和应用问题的讨论,重在澄清类型学“核心”概念和结构主义“核心”概念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最后第6节指出生成语法的“核心”观念介于上述两种“核心”观念之间的特点。第7节是一个简单的小结。

      1.类型学对名词短语一句子之间共性的研究

      类型学家也早就注意到名词短语中的领属语跟句子的主语有一些平行的共性,例如Greenberg (1966:78)就指出,英语中Brutus'killing of Caesar started a civil War(布鲁图斯的刺杀恺撒引起了一场内战)跟The fact that Brutus killed Caesar started a civil war有相同的真值。成分的次序也类似,换言之,在这类转换式里,名词主语跟领属语对应,而动词同中心名词相对应。事实上,有的语言中动词的主语或宾语用领属语式来表示。例如,在柏柏尔语(一种VSO语言)里,argaz(人)是名词的一般形式。而其形态变体urgaz直接后置于另一词时,既可作从属的领属语,又可作动词的主语。所以iffer urgaz(人走出去)恰恰跟axam urgaz(人的房子)相平行。也就是说,iffer urgaz也可以理解成“人的走出去”。这个结构的性质跟“这本书的不出版”十分相似。1950年代的《语法修辞讲话》(吕叔湘、朱德熙1979[1952]:7)中,也把这类结构看作一种“主谓结构”。

      Rijkhoff(2002:214-24)进一步提到无论在名词还是动词短语中,“质量、数量、定位(location)”三个修饰语相对于核心的距离顺序是一致的:质量修饰语最靠近核心,其次是数量修饰语,最后是定位性修饰语。我们可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1)a.They[[[[lived]happily]for three years]after they got married].

      b.Their[[[happy[life]]of three years]after they got married].

      (2)a.他们[婚后[[幸福地[生活了]]三年]](注:一般人的语感也许是“他们[婚后[幸福地[[生活了]]三年]]”,即“生活”首先跟“三年”,而不是首先跟“幸福地”相结合。跨语言的调查证明,以动词为核心,时量从属语普遍地在方式状语的外层,见后面图6。汉语语感中觉得时量表达跟动词的结合很紧密,里面牵涉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干扰,这里不作深入讨论。)。

      b.他们[婚后[三年[幸福的[生活]]]]

      以上“幸福地/的”表达行为的“质量”“三年”表达“数量”,而“婚后”是对行为发生的时间“定位”。它们离开核心的距离从近到远都符合“质量、数量、定位”顺序,如方括号所表示的轨层所示。

      上述功能主义对名词短语和句子之间相似性的描写,很容易从认知意义角度,用“语义靠近原理”(语义上接近,结构上也接近)这一最基本的语言临摹性加以解释。反映事物、事件内在性质的“质量”修饰语跟核心所指在语义上关系最密切,因此结构上也处在最内层,而定位性的修饰语不反映核心所指事物、事件的内在性质,语义上关系最疏远,自然应该处在最外层。

      Lu(1998:vi)还进一步指出在跨语言的语序变化方面,名词短语和句子也有如下的共性:

      (3)a.小句中的主语S,宾语O,核心动词V的语序:

      如果动词在后,那么基本语序几乎总是SOV;

      如果动词在前,那么VOS和VSO都可能是基本语序。

      b.在名词短语中,指示词D、形容词A和核心名词N的顺序:

      如果名词在后,基本顺序就总是DAN;

      如果名词在前,那么NDA和NAD都可能是基本语序。

      跟这种不对称相联系的还有下面这种平行性:

      (4)当两个附加语分列核心两侧时:

       a.小句中的基本语序总是SVO;

      b.名词短语的基本语序总是DNA。

      这个共性跟上面所说的“质量、数量、定位”这一从属语跟核心的距离顺序密切相关。其中宾语和形容词定语主要反映了核心所指的性质,而主语和指别词都具有很强的定位性(指别性),这可以从上面所说的主语跟领属语的相似性看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