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双语者汉语口语中的英语化特征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一安,北京外国语大学; 蒋素华,深圳大学。

原文出处:
外语教学与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调查探究汉英双语者汉语口语中的英语化特征。研究表明,第一,被访谈者话语中出现大量汉英语码转换。第二,他们口语中的英语化特征主要表现为(1)更多地在主语位置上使用代词和更多使用“主语+是+形容词+的”结构,致使汉语口语中的SVO结构增多;(2)中心名词前使用长修饰语;(3)更多地使用类似于英语中不定冠词的“‘一’+量词”结构。第三,不平衡双语者和平衡双语者的汉语口语有明显不同。文章最后从社会、心理、语言角度探讨了被访谈者的话语行为。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7 年 02 期

字号:

      1.引言

      语言总是在变化中,汉语也不例外。早在上世纪初期,汉语就受到了欧洲语言尤其是英语的影响(王力1954[1944,1945])。在过去的20多年里,汉语和英语接触日益频繁和直接,在英汉双语使用者的汉语口语里,也出现了某些英语化特征。为了捕捉这些特征,我们对四位汉英双语使用者自然口语中的英语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索了引起变化的内外成因和潜在机制。

      2.语言环境背景

      自二十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开始,“白话”取代“文言”,成为通用汉语;以北方话和北京语音为基础的普通话成为标准口语形式。现代书面汉语的语法规范逐渐形成(参见王力1954; Chao 1968; Li & Thompson 1981;刘月华等1983)。

      现代汉语语法的形成主要受到了三种语言形式的影响:古汉语、非北方方言和外语。其中外语被认为是使现代书面汉语语法规则发生变化的首要因素(Chen 1993:513),而外语中,欧洲语言对汉语产生了最重要的影响。历史上欧洲语言对汉语书面语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三次(Chen 同上)。第一次发生在二十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在此期间,来自欧洲语言的翻译作品对汉语产生了影响。王力(1954:256-353)指出了汉语中的7种欧化语法现象:(1)复音词的创造;(2)主语和系词的增加;(3)句子的延长;(4)可能式、被动式、记号的欧化;(5)联结成分的欧化;(6)新替代法和新称数法;(7)新省略法、新倒装法、新插入法和其他。然而,王力指出,欧化语法尚未影响到汉语口语。第二次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最主要的外语影响来自俄语。第三次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对外开放政策使得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不断增多,汉语和外语接触日益广泛,其特点是语言接触不仅限于书面语,还扩大到口语。Chen(1993:517-519)以及郭鸿杰、周国强(2003)从不同角度讨论了现代书面汉语里新出现的词汇语义、词法和语法规则,并把这些规则归因于语言接触的欧化结果。

      作为汉英双语使用者,我们观察到汉英双语群体不仅在其汉语书面语中出现英语的影响,而且在其汉语口语语法中也出现了变化。欧化与汉语口语无关的结论概括了上世纪50年代前的汉语事实,当今的情况需要调查。

      3.设计

      3.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摩托罗拉大学北京分校某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项目(以下简称CAMP)的四位培训人员,他们的化名分别为“赵”、“钱”、“孙”、“李”,相关信息见表1:

      表1.调查对象相关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 国籍 教育母语英语学习经历

      赵 女

      34 中国 大学汉语 英语专业

      钱 男

      32美籍华人大学汉语 留美10年

      孙 女

      28 中国 大学汉语 英语专业

      李 女

      30 中国 大学汉语 英语专业

      如上表所示,四人属同一年龄段,受过高等教育,母语是汉语,都说普通话。但他们的国籍和学习英语的经历不同。“赵”、“孙”和“李”都是国内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生,而“钱”在中国时主修理科,毕业时虽有一些英语基础,但他的英语能力主要是在美国留学和工作期间得到提高的。尽管前三者的英语足以完成工作任务,但并不是平衡双语使用者,他们的英语与英语母语者相比尚有距离。“钱”的英语则非常接近英语母语者,可称为平衡双语使用者。

      3.2 调查场景

      摩托罗拉是美国知名通讯设备生产及销售企业。公司总部及摩托罗拉大学总部设在北京,工作语言为英语。公司鼓励员工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为其开设了不同层次的英语课程,英语能力是受雇于公司的前提条件,也是职位晋升的关键条件之一。我们分两次采集了四位员工的自然话语,地点均在该公司的会议室。

      3.3 调查方法

      语料的采集方法是非正式“访谈”,一位研究者为访谈者,另一位协助并录音,语言为汉语。谈话开始时访谈者使用了两个提示语句:(1)“素华是我的朋友,也是我北外(北京外国语大学简称)的同事,她对你们的工作很感兴趣。你能向她介绍一下你们的项目吗?”(2)“你认为你工作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谈话气氛友好、轻松。这是因为(1)地点是在调查对象所熟悉的工作场所;(2)访谈者在此之前已与调查对象建立了融洽的关系;(3)经介绍,他们都知道另一名研究者是访谈者的同事兼朋友,通晓英语,与生人之间的距离感缩小;(4)研究者和被研究者属不同单位,相互间存在信息差距(information gap),且无利益冲突(Mesthrie et al.2000; Denscombe 2003)。因此,所得语料堪称自然口语语料。面谈录音和转写文字构成此次研究的素材。

       3.4 语料分析

      语料分析采用定性分析法。为了确定哪些例子属于真正的语言变化,我们区分了以下三种语法变异:(1)受英语影响而出现的变异;(2)属于口语特征的变异;(3)属于个人说话习惯的变异,如方言的影响、社会方言或个人风格的特征。第一种变异是本文所关注的,即:由于英语的影响而出现的变异。我们在语料中找出受英语影响而出现的变异,确认变异的种类以及每一种变异的典型例子,并就变异种类及实例请教了一位汉语专业的同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