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处于湘、黔、桂三省交界之地,侗族人口17万。三江侗语为侗语南部方言。当地的汉语方言比较复杂,通用当地的西南官话——桂柳话,使用人口最多。六甲话是当地第二大汉语方言,土拐话(也叫船上话)和麻介话(客家话)使用人口较少。(注:发音合作人:杨树清,男,侗族,52岁,干部,三江林溪乡程阳平寨屯人。我们的调查结果与邢公畹先生、石林先生1980年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参见邢公畹,1985)。) 三江侗语的汉语借词有中古和近现代两大层次,另有少量中古之前的早期侗汉对应词,以及部分特征不太典型的中古到近现代过渡阶段的借词。 有学者提出,三江侗语里的早期(即中古)汉语借词来源于当地的六甲话,理由是两者的语音特点相似(陈宗林,1999)。 一 三江侗语和汉语音系 1.三江侗语音系 (1)声母26个,其中有19个单辅音声母,4个腭化声母,3个唇化声母:
说明: (1)邢公畹先生《三江侗语》(1986:5)描写为15个调类(9个舒声调,6个促声调),根据我们2004年的调查,这种格局基本未变。不过,如果考虑历史来源,同时根据音系学区别特征理论,侗语的送气声母伴随音高的变化,韵腹的长短也伴随音高的变化,这样,也可以将三江侗语的声调归纳为8个调。由于汉语借词产调涉及送气调的对应,因此,后文的相关讨论用的是15个调的名称。 (2)第3调(不送气调)和第6调的调值都是33调,侗语的另一些方言还有区别,而且三江侗语里古汉语借词这二调有所区别。因此,这里仍将其分别记录。 2.三江汉语方言音系(注:发音合作人:秦月英,女,汉族,59岁,家庭妇女。) 三江桂柳话音系 (1)声母19个(包括零声母):
(3)音字调4个: 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调值 33 21 53 35 中古音 清平浊平|入声 清、次浊上 去声|浊上 三江六甲话音系(注:发音合作人:侯明江,男,汉族,23岁,大专文化,除在柳州师专体育系读书3年外,一直生活在三江县周坪乡黄牌村。) (1)声母21个(包括零声母):
三江土拐话(船上话)(注:发音合作人:梁凤瑛,女,38岁,汉族,家庭妇女。调查者有笔者、根岸美聪(日本)、赵敏兰等。) (1)声母21个(包括零声母):
(2)韵母64个:
二 三江侗语里汉语借词的历史层次 1.近现代汉语借词 这一层的借词来源于当地的西南官话三江桂柳话。由于西南官话形成于近代,而三江侗语里的这部分汉借词有许多无法分清是近代借用的还是现代借用的,所以,我们将这部分借词统归为近现代借词。 (1)声调特点 古人声调归阳平,全浊上声归去声,与桂柳话一致。由于侗语有送气调和不送气调之分,所以,近现代汉语借词的声调在体现相近调值对应规律的同时,少数还因声母的送气与否而区别,基本规律如下表:
(3)韵母特点 与桂柳话基本一致,古入声韵无塞音韵尾;部分后鼻音尾归前鼻音。例如:
2.中古到近现代过渡时期的汉语借词 在三江侗语里有一批语音特点不很典型的汉语借词,或者声韵调其中一项表现为中古汉语借词特点,另外的却表现为现代汉语借词特点的;或者韵调均不符合中古或现代借词规律,但从词义上看是反映近现代生活内容的。 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情况比较复杂,其中主要的原因可能是:(1)从中古到现代,三江地区的通用汉语经历了原有权威性汉语被西南官话交替覆盖的过程,因而形成了汉语借词的这一过渡层次;(2)由于使用者的习惯,将古代汉语借词的一些语音特点类推迁移到现代汉语的借词上,造成借词的声、韵、调不在一个层面上,这种情况在少数民族汉语借词中虽然数量不多,但较为普遍存在;(3)或者借自某汉语方言,或者由于音变,借源或成因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