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结式的论元结构,李亚非(Li 1993)作了一系列的研究,其基本要点是假定动结式是个复合词,复合词的核心的重要信息(他假定为题元信息)要在复合词中保留,包括论元数目及内部题元等级。在他看来汉语动结式的核心是主动词,所以动结式复合词要保留主动词的相关题元信息,补语谓词所捐献的题元或独立或跟主动词的某个或某些题元等同(identification)。为了使它充分工作,Li(1993)还引进了致使层级。关于这方面的批评请参见Shi(1998)。国内学者如沈家煊(2004)、袁毓林(2001a,2001b,2002)、郭锐(1995)、王红旗(1995)、施春宏(2004)等也都从不同的理论视角作了富有创见的研究。本文将根据生成句法学提出功能范畴假设解释动结式的论元实现。 1.小句分析法 小句分析法认为补语谓词的论元投射成小句,作主动词的补足语,主动词原有的内部论元被贬抑。如果确信的话,则补语谓词的论元都会实现为动结式的论元。为验证这一点,不妨借用一下袁毓林(2001b)的例子(无关细节忽略不计)进行说明:
看来,小句分析法对补语的论元投射情况的预测很准确。尽管如此,可能还有人会对此表示怀疑。因为这种分析方法将小句作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的补足语,而一般认为不及物动词没有补足语,而及物动词另有补足语,如“洗”,人们会将“衣服”之类的作其补足语。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方法符合生成句法学的假设。这里不想介绍理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Sybesma 1999),只想说点经验上的证据。任鹰说 (2001:327): 对“洗湿了鞋”需作一点解释。“洗”是典型的及物动词,而且初看上去,“鞋”很像是“洗”的对象。但稍一琢磨就会发现,假如“洗”的是鞋,“鞋”自然会“湿”,这是不言而喻的,把“鞋”作为“洗”的结果提出来毫无意义。相反,在“小王洗干净了鞋”中,“干净”并不是“洗”的必然结果,语句含有一定的信息量,因此可以成立。“小王洗湿了鞋”所表达的意思通常是在“洗”其他东西时弄“湿”了“鞋”,“鞋”是“湿”的使动对象,“洗”只是使“鞋”变“湿”的原因。 这段话有助于廓清这样一个事实,即主动词为及物动词的动结式的宾语有可能跟主动词无关。对此,小句分析法的解释是:
既然要移出去,干吗不将“一件事”也移出去呢?这是不是还不够一致呢?如果仔细地观察的话,会发现移出的都是小句的主语。换句话说,一致性表现在“小句主语的移出”。这里涉及一个理论问题,即移位的动机。在生成句法学中,能不能移位,以及移到哪儿,都不是随心所欲的,得有动机。为此不妨假设小句的主语没有格位,因为小句中的T的特征值是[-tense],故无法指派格位给“主语”(其宾语有格位,由结果谓词指派,所以不必移出去),但主动词还有指派格位的可能性。为使小句主语能够发生移位,只能让主动词失去指派格位的能力。正因为如此,Sybesma(1999)假定主动词变性成非受格动词(unaccusative)。这样假设好不好,暂不管。想用小句分析法来作,而且要一致地处理,只能假设小句主语因某种动机移出小句。 问题是:有些小句的主语是动结式的宾语,如果假设它移出小句且放置在动结式之前,那它又是如何回到动结式的后面的呢?这也有两种策略,简单地说,一是动结式的宾语向动结式的后面移,一是动结式向其宾语的前面移。不管是前移还是后移都得遵守一定的限制(如:Ccommand Constraint),另外还得有位置容纳它,所以最方便的策略是动结式前移,如:
F是什么样的位置得靠经验回答。比如说:
如果正确的话,不妨将F确定为Caus(致使)。Caus在汉语中可以实现为“把”(注:关于把字句的句式意义,一般认为可分为“处置”与“致使”两类,分别对应于王力(1943)的“处置式”与“处置式的活用”。但近年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重新统一化处理,如薛凤生(1994)等认为“把”字句只有“致使”义,但沈家煊(2002)则从主观性的角度认为“把”字句只表示“主观处置”。本文不想细致地考察这一问题,只是简单地认为“把”字句有两种意义,但其中“处置”由“致使”派生而来,前者由Do负载,后者由Cans负载,其中功能范畴Cans可以实现为“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