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博客这一群体实际上从博客产生就已存在,但前几年是零散的、无序的、冷清的,直到2005年新浪网专辟名人博客频道才形成了“气候”,具有了“兵团作战”的规模,这个概念也才真正产生影响并被人们叫响。一时间,名人博客迅速蹿红。徐静蕾博客点击率在短短112天就突破了1,000万大关,韩寒、洪晃和郭敬明等紧随其后,以他们为代表和核心的名人博客排列榜也一下子使新浪网点击率陡升、身价倍增。但仅仅几个月,2006年3月开始,巩俐、高晓松、郭德纲、白烨、陆天明、高圆圆、戴军、何炅、池莉等名人相继关闭博客。累积到现在,去年开博的名人已空置“半壁江山”,有的名人博客即使没关,也是处于“半开半关”的“缓博”和“换博”状态,实际上已走向衰败,成了“有壳无瓤”的“空房间”。是什么原因使名人博客迅速蹿红?又是什么原因使名人博客呈现衰败之势呢? 一、名人博客因何而火 1.本身越有故事越火 这里所说的故事性也就是指“看点”和“卖点”,因为有故事才有人愿意看,因为有人愿意看才具备了卖点。这一般都发生在演艺界明星中,其中洪晃和李亚鹏最为典型。 洪晃博客目前在新浪网名人博客中点击量位居第三,紧随徐静蕾和韩寒之后。这是因为她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特殊身份:章含之的女儿、章士钊的外孙女、乔冠华的继女、陈凯歌的前妻。每一种身份都可以深挖出一系列可读性的故事,这四种身份叠加在一起就足以让她“火”遍全国,尤其是最近她又主动卷入前夫陈凯歌的“馒头风波”,其故事性自然就会冲向高潮。果然,她对前夫陈凯歌“馒头风波”的点评和冷嘲热讽,使她的点击率一路飙升,客观上又为她主演的电影《无穷动》的上映起到了宣传和炒作的作用,使这部原本无人关注的小众电影走进了大众视野,人们会纷纷抱着看陈凯歌和他前妻的故事的心态来看这部电影,于是洪晃的博客将本无丝毫关联的“故事”与“影片”粘结到一起,这样就提高了影片的附加值和期望值,电影票房无法不火。 李亚鹏是中国内地男性影星中争议最大的一个。首先是影片《笑傲江湖》和《射雕英雄传》受到金庸迷们的质疑和体无完肤的臭骂,这一骂倒把他的名气骂得更大了。其次是他的复杂多变的情感经历。从瞿颖到周迅再到如今迎娶到家的王菲,故事一个连着一个,叠加到金字塔的顶端越发耀眼,一直变换角色、变换着样式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可就在网民们接近审美疲劳时,王菲怀孕、王菲生女、女儿兔唇等一系列事件犹如一个个炸弹、犹如“人咬狗”的新闻一样再次将李亚鹏推向了波涛起伏的舆论高潮,从而使得李亚鹏的新闻一直具有时效性和新鲜感,也将李亚鹏的博客点击率一下子蹿至新浪网名人博客的第16位。 2.说话越无耻越火 2005年以来中国博客有影响的论战和侵权官司共有5起,除南京大学陈堂发副教授状告中国博客网、知名博客沈阳状告扬州大学学生秦尘和“郭汪论战”之外,其余两起论争恶战都是由韩寒一人挑起。 2006年3月,针对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博客上文章《80后的现状与未来》,韩寒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X》的文章率先挑起事端,对白烨“大开骂戒”,掀起“韩白之争”。据统计,近千字的文中竟然有高达10多处不堪入耳的脏话。紧接着他又陆续向为白烨辩解过的解玺璋、陆天明、陆川和高晓松等人开炮,所使用的语言已涉嫌人格侮辱和人身攻击,陆天明、陆川和高晓松等不堪忍受,但怯于韩寒的板砖和韩寒“粉丝”的恶语相向,于是在发表告别辞后纷纷以“惹不起还躲得起”的低调姿态关闭博客。 5月24日,韩寒在其博客发表《三个中年男人》一文再挑事端,对余秋雨、陈凯歌和陈逸飞进行了毫不客气的贬损,说“他们身上有太多中国中年男人的无趣、不坦诚、精明狡猾,缺乏想象力和没有幽默感”;说“这三个人都称不上大师,因为他们最缺乏人格魅力”,“他们三个人所做的概念,全是冲着一个字去的,就是‘伟’,现在多少已经达到了‘伟’他兄弟的境界,就是‘伪’‘猥’‘痿’”。[1] 韩寒这一举动遭到广大网友的批判,因为这三位都堪称中国时下文化界、美术界和电影界的顶尖人物,他们的成就举世瞩目、无人撼动,20出头、嫩得出水的毛头小子与这三位名家根本不在一个对话层级上。以韩寒的浅浅资历戏耍并炮轰金庸、余秋雨、陆天明这样的作家和学者简直是自不量力,称赞者说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反对者说这是“无知者无畏”的最好诠释。 网络及博客这东西就是这样,你越愿骂、敢骂、会骂,点击的人越多,你就越红火。韩寒在新浪名人博客榜的第二排名就是靠上述这种对骂赢得的,因为毕竟我国的博客还处在不规范、不科学的初级阶段,那些追星的“粉丝们”缺乏清醒而理性的头脑,大多为变态、好事和唯恐天下不乱者,因此中国博客网站的点击量水分极大,并不足以科学、公正地说明某位博客的真正知名程度和社会的真实评价,最起码决定博客的点击标准与社会评价的价值尺度是大不相同的。 3.内容越裸露越火 日记一直被人们视为是心灵的独白,是只能放在自己心里的一种秘密。传统日记是自己写自己看,其最大特点是私密性和隐藏性,因此人们往往将日记锁上或藏起来。但从心理学角度讲,每个人都有好奇和窥探的动机以及逆反心理,因此越是隐藏的、不公开的,人们就越想知道。作为一种网络的新生事物——博客彻底反叛了传统日记的私密性本质特征,把本该写在传统日记里、本该自己看的东西放到了网上公共领域供大家看。这恰恰满足了人们的“集体偷窥欲”,尤其是满足了男性的“意淫”心理需求和“不健康的期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