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业实验室是在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提出的,作为《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发展计划,目的在于探索适应数字报业发展需要的数字化、网络化的内容,显示介质技术、信息传播技术和运营模式,实现传统纸介质出版向数字网络出版的战略转型,推动报纸出版业态的重大变革。 从目前上报的数字报业实验室项目计划书来看,共计有62个申报项目,来自57个报业集团/报社和5个科技公司。在这57个报业集团/报社中,以报业集团母报或该报社性质划分,党报项目占据最大份额(61%),其次为行业报项目(23%),而都市报项目只占到了16%的份额。 所申报的数字报业项目中,以多媒体数字报刊项目为最多(16家,占到25.8%),其次为手机报(22.6%)和报纸网站(17.7%)。手机二维码和电子阅读器项目也是相对比较多的申报项目,分别占据14.5%和9.7%的比重,移动采编系统和电子商务项目相对是最少的,分别只有2家。 通过对数字报业项目申报计划书的内容分析可以发现,超过80%的申报单位对所申报项目的战略部署是不够清晰的。主要表现在: 1.市场分析不够深入或者根本没有 大多数申报单位基本上没有市场分析,较多的是认为数字媒体时代到来,必须实行数字报业才不至于被时代淘汰的观念。再就是正好新闻出版总署实行数字报业实验室的机会,不愿错失这次发展机会,而对于为何要实施这项项目则思考得不够。 2.对该项目是否会为本单位带来市场价值没有深入分析,表现出跟风现象 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一个报业集团/报社申报了几乎所有数字报业项目,而对每一个申报项目都没有具体规划,有的甚至是不同的申报项目采用的是同一套计划,只是把项目名称作了修改。大多只是分析了项目将如何开展,而对该项目是否会为本单位带来市场价值缺乏深入分析,表现突出的是连商业模式规划都完全没有。另一种表现就是对所申报项目有一定认识,但是只是单纯强调技术开发,而对于该技术的开发于集团的价值完全没有考虑,同时也未考虑到人力与市场方面的因素,忽视内容资源以及赢利模式的建设,这就仅仅是一种技术发展规划。 3.较多项目缺乏创新性,与主营业务脱节 从对数字报业项目申报计划书的内容分析来看,我们发现较多项目本身缺乏创新性。集中体现为多媒体数字报刊项目,以及行业报的项目计划。一方面这些项目对于商业模式的研发不够,有的仅仅是原有纸媒体广告的转载,或者是干脆不提及商业模式开发的问题;另一方面表现为市场推广的规划不够。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出现,如要延长其产业链,覆盖更多的目标人群,市场推广是不可或缺的。而这些项目则只是增加一个内容承载平台而已。其次较为明显的问题是,尽管推出了数字报业项目,但是该项目跟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完全脱节。一方面这种项目的开发无法整合申报单位尤其是报业集团/报社已有的内容、技术、人才、品牌和受众资源,将该数字报业完全置于同商业网站或其他成熟的市场项目同等竞争地位,缺乏过渡的过程。另一方面,这种项目不能同申报单位本身形成品牌互动,不能形成增值效应。 4.提出不切实际的预期目标,缺乏科学的可行性分析。 研究发现,部分申报单位提出许多不切实际的预期目标,对这些目标将如何实现则缺乏一套成熟的规划。如有的申报单位提出将于项目开发后的第二年收回全部成本(预计投资上千万),同时实现盈利上百万;第三年实现盈利上千万。而对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尽管陈述了一些相关的营销策划以及商业模式的规划,但凭空断言,缺乏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则是较为普遍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