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解学校科层制对德育的羁绊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超良,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副教授,博士。417000

原文出处:
教育科学研究

内容提要:

当前我国学校科层制存在价值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损缺着德育的育人功能,负面地影响着学校德育,不利于学生的道德成长。学校科层制的功能是通过学校制度的具体运行来实现的,为消解学校科层制对德育的羁绊,变革学校制度的德性便尤为必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7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18X(2007)06-0040-03

      学校科层制是现代学校管理体制的现实形态,由于其存在着价值缺陷,对学校德育和学生的道德成长有不良影响。如何认识与克服学校科层制的价值缺陷,使德育担负起培养人道德品质的责任呢?笔者的观点是:在学校科层制的框架内,变革并提升学校制度的德性,消解学校科层制对德育的不良影响,以公正的学校制度规范德育并养成有道德的人。

      一、学校科层制及其价值缺陷

      在现代意义上,科层制(bureaucracy)是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等级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具有专业分工明确、职权等级森严、制度规则化、非人格化、资格法定性、行政效率化等特征。[1] 科层制的组织结构被马克斯·韦伯等视为现代社会组织结构的“理想类型”,被奉为有效的现代管理体制。

      在现代教育中,科层制之用于学校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管理学校与提高学校工作效率的需要。对此,美国学者E·丘伯和M·默认为:“通过科层制管理,联邦官员就可以有策略地通过规定行为规范来削减学校行政人员的自主权,并且通过法律来加以保障”,从而“对学校实行正式的管制”,“将学校彻底科层化是公立学校提高效率的既定策略”。[2] 当前,我国学校基本上实行科层制管理模式。在科层制下,学校行政系统构成自上而下的权力体系,业务系统有明确的专业分工和工作目标、相应的岗位责任制、正式的制度体系,以保证学校工作的有序运行和管理效率的提高。然而,学校科层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正负功能并存,存在着一定的价值缺陷:

      1.学校科层制下的学校工作专门化,有时会因学校环境的变化而出现一些没有被明确指定由谁或由某部门管辖的事务,由此推诿责任而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导致教职工或组织之间的利益冲突。

      2.学校科层制的层级节制关系往往导致学校行政的“官本位”意识,由此而引发“目标置换”,即有些教职员工不是把精力放在专业工作上,而是去考虑如何处理与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以获得职权外的利益;同时,可能引起教师与行政人员之间的矛盾冲突,也使某些教师和学生产生无权利感和疏离感。

      3.学校科层制的非人格化要求学校成员屈从于层级管理,使之成为学校科层机器上的“附件”,付出情感和精神上的代价,破坏学校成员的教育信心。

      4.学校科层制强化制度管理,虽有利于稳定学校秩序,但过分使用制度的强制管理,有可能消解学校成员的创造力,不利于道德人格的发展。

      二、德育困惑于学校科层制的缺陷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学校科层制不甚完善,其工具理性往往通过学校制度遮盖着教育的价值理性,使德育困惑于其中。

      1.学校科层制的价值扭曲置德育于困惑之中。在一定意义上,我国学校科层制“认同”学校领导独揽权力的事实。实际上,有些学校领导并非学校利益的真正代表,模糊学校制度所应规范的关系,致使学校机构臃肿,权责不明,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这与清晰性、减少摩擦、高效率和“对事不对人”的科层制理想特征相反,从而扭曲学校科层制的价值。学校科层制的价值扭曲往往引致学校风气不良,损害教师的道德良知,以致某些教师以虚伪的道德面孔说教学生,甚或在教育学生时宣泄道德愤懑,学生感受不到“教育爱”,甚或不愿从事德育工作,学生也不相信学校所教的“道德”。

      2.学校科层制在一定程度上阻抗着来自教育主体和社会的德育要求。科层制下的学校行政按自上而下的垂直方式运行,反映在德育上,往往出现下述情况:学校能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等行政性的德育指令,而对社会、家庭和学生的德育要求则反应迟缓,甚或置之不理,扰乱或切断学校德育的直接影响源。这样,使学校德育失去社会、家庭的理解和支持,不利于德育合力的形成。

      3.学校科层制下的德育工作专门化损缺了学校教育的整体育人功能。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需要通过教师群体和多途径的道德影响。然而,当前德育通过学校制度以科层组织的形式予以专门化,如党委负责思想政治教育、设立负责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职位、配备班级管理和学生德育工作的班主任等。学校德育由专门的课程、组织和人员承担,致使其他教师和学校成员缺乏德育意识。由此,学校教育的整体育人功能被割裂。

      4.学校科层制的非民主性不利于师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形成。在现行学校科层制下,学校制度多体现学校领导者的意志,却较少反映教师和学生的意愿。教师和学生被动地执行学校制度,丧失教育的主体地位,甚至某些正当权益受到侵害。如此,许多教师的价值观、行为方式与学校管理者的愿望大相径庭,表现出逆社会主流道德价值观的倾向,并在与学生的教育交往中表露出来,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产生不良影响。

      5.在学校科层制下教育对功利价值的趋求使德育边缘化。如,现在许多学校为利益所驱动,大搞计划外招生;为提高升学率,按学业成绩对学生进行筛选淘汰;为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加重师生的教学负担等。这是学校教育谋求功利的表现。学校教育的功利化价值趋求使德育边缘化:其一,学校教育的功利化追求,致使“学校德育机构及其人员,其主要任务不是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而是接管并处理那些不利于学校升学考试这一目的的学生!比如,很多学校的德育处或政教处,现在已经沦为所谓‘问题学生’的收治站了”[3]。其二,在学校教育的功利化追求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知识教学,没有时间、精力和兴趣对学生进行德育,从而疏远了以“德”育人的教育使命。其三,学校教育的功利化追求,压抑与否定了教师对学校教育的道德价值追求。由此,学校教育损缺了对人的道德品行提升的功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