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晋商在明清时期并称为我国最有影响的两大商帮,他们在我国封建商业史上创造了许多成功经验,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研究和借鉴其经验教训,对于促进今天浙江民营企业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徽商的主要经验 徽商从明成化、弘治年间到清道光年间,辉煌了350余年,其经营范围以江浙为中心遍及全国乃至海外,有“无徽不成镇”的美誉。 1.徽商的成功经验。徽商的兴盛与成功,与其所处的地理、社会环境和当地人文精神密切相关。徽州山多田少,当地流传有“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谚语,外出经商实为谋生所迫,同时也赋予徽商百折不挠的“徽骆驼”精神和“绩溪牛”精神。徽州水系发达,又临近富庶繁华的江浙地区,利于经商。徽商与朝廷关系良好,能够得到信息,获得诸如盐业垄断经营等特权。徽州文化倡导士农工商“异术而同道”,“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思想比较解放,敢为人先。徽商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儒商合一”的商业精神和经营之道。徽商作为依托血缘、地缘结成的封建商帮,具有强大的内部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徽商顺利传承事业,成功突破“富不过三代”,主要受益于以下三条:(1)重视对家族子弟的教育培养,认为“富而教不可缓”,从而造就了一大批徽籍官员和商业接班人,形成了“代不乏人”的良好局面。(2)讲求儒商同道,以义取利,利以义制,以诚待人,以信接物。(3)讲究孝道,分家不分店,将子孙传承家业,视为光宗耀祖予以推崇。 2.徽商衰落的主要原因。徽商从道光以后逐步走向衰落,其外部原因主要是:(1)国家政策发生变化,取消了徽商盐业垄断经营权。政府对典当业加征典税,增收茶叶税,使徽商经营日艰。(2)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入侵,开放通商口岸,国外资本、先进技术和商品大量涌入,竞争加剧。(3)太平天国运动的主战场均为徽商集中区域,太平军更是九进九出徽州,冲击商业的经营。内部因素:(1)徽商过于依官傍权,结果一旦官场生变,轻则生意受损,重则性命堪虞。(2)商业组织及其内部用人上的宗族乡情观念,阻碍了对外来优秀人才的吸引。(3)在晚清社会经济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徽商没有及时将商业资本转为产业资本。(4)后期小富即安的思想影响等。 晋商的主要经验 晋商是明清时期十大商帮之首,从明初至清末在商界活跃了500多年,经营区域遍及全国各地及欧洲、日本、东南亚和中东,曾有“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说法。 1.晋商的成功经验。晋商的兴起缘于:(1)明朝初年朝廷为筹集边镇军饷实行“开中制”,晋商因地利之便,成为先行获益者。(2)边贸的兴盛。晋商曾一度垄断恰克图对俄贸易,如茶叶占对俄贸易输出的94%,其中榆次常家高达40%。(3)山西外出经商成为谋生重要途径并有悠久历史,造就了坚毅的晋商精神。(4)勤俭、礼让、诚信的民风和“学而优则商”的追求,所谓“生子有才去经商,不羡七品空堂皇”。 晋商许多家族迈过了“富不过三代”的坎,如灵石王家前后兴盛8代,祁县乔家6代;榆次常家兴盛200余年,在当时被誉为中国外贸第一世家。晋商成功经验主要是:(1)严格的制度化管理。经营方式上有朋合制、伙计制、联号制(类似现在的子母公司制)和股份制。股份又分银股(即出资人财东的股份)和身股(即财东让职业经理人、优秀的伙计不出资而以人力顶一定数量的股份,可与银股一起参与分红,以吸引、激励和留住优秀人才)。此外,各商号还建有严格的学徒制、号规、账簿制度。(2)唯才是举。晋商是我国最早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聘用职业经理人的商号,所有权属于财东,经营权归掌柜(职业经理),实行经理负责制。经理、伙计的录用一律以德才为重,不分族内族外。(3)信奉关公,讲求仁义诚信。晋商倡导先义后利,以义制利,“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不做法外生意。(4)高超的经营谋略。晋商重视信息收集,善于把握商机和市场行情,特别是首创票号,成为当时中国金融业劲旅。 (5)良好的家教家规。如祁县乔氏家规:不准吸毒、不准纳妾、不准赌博、不准冶游、不准酗酒、不准虐待仆人。 2.晋商衰落的主要原因。晋商于清末民初衰败,除了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政府腐败掠夺,战乱频繁,贸易交通路线改变等重要外因,其内因主要有:(1)与封建王朝依附太紧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晋商中的大户无不与政府及其官吏关系密切,这既成就了晋商,最后也毁了晋商,如当时许多票号都是因为放给政府或官员的借款无法收回而形成大量坏账,损失惨重或倒闭。(2)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没有或很少转为产业资本,而是回家置田产、盖华屋,甚至大量窖藏粮食和银子,“秀气”的乔家大院、“霸气”的王家大院和“大气”的常家大院等诸多晋商留下来的庄园至今令人叹为观止。(3)抱残守缺,不能顺应时势发展。20世纪初期,山西票号曾有四次改组为银行的机会,但均因一些财东和总号经理不愿改革,坐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