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民营企业信用缺失关键因素的实证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志标,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博士生,广东 广州 510632

原文出处: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内容提要:

民营企业信用缺失的诱致因素表现为:民营企业家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淡薄,轻视企业信用管理,此为其内部因素。外部环境的影响,如国家政策欠稳定,民营企业产权无保障,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征信体系不健全,法制建设不完善与执行不规范等也是不容忽视的诱因。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7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12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101(2007)05-0062-07

      一、引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民营企业的产值以平均每年递增20%~30%的速度增长,截止2005年12月末,民营企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已达到65%,民营企业总数已达430万户,较2004年底增长17.8%,占中国企业总数的50.5%,超过了其他各类企业的总和;从业人员5739万人,较2004年底增长14.4%;注册资金5.8万多亿元,较2004年底增长21.3%[1]。

      但是,近些年来,民营企业信用缺失的情况时有发生。假酒、毒大米、毒狗肉、鹅毛充羽绒,有毒龙口粉丝、阜阳毒奶粉,中科创业和亿安科技操纵股价、银广夏虚构利润、上海农凯虚报注册资本、蓝田股份欺诈上市、新疆德龙违规担保融资、科龙虚假注资和会计造假等等失信事件频发[2]。

      关于企业信用缺失影响因素的问题,国外的学者已经从信息经济学(Williamson,1985)[3]、制度经济学与博弈论(Arrow,1974; Stiglitz,2000)的视角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企业的信用缺失主要是由于市场信息不完全,企业主天生具有机会主义倾向以及第三方约束、各种抵押质押、监督和法律约束等保障措施的缺乏。企业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对于交易风险的增大,变得只注重眼前利益而不考虑长期利益的最大化,从而选择投机和非信用行为。国外的企业信用理论都是在假设社会制度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展开分析和讨论的[4],即社会相对稳定,不存在重大的社会改革。这一理论形成的前提条件与我国的现实情况差异较大,我国目前还处于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社会经济体制发生着重大的变革,民营企业信用缺失的产生背景不是相对稳定的[5]。

      在国内,许多学者从民营企业自身的微观治理,法制建设和信用中介等信用支持体系,以及社会文化与道德基础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得出影响民营企业信用缺失的主要因素是:(1)民营企业内部信用管理缺乏或者管理水平较低;(2)民营企业主道德素质不高、信用意识淡薄;(3)历史文化的缺陷和社会信用基础脆弱;(4)经济转型、体制障碍、产权制度不完善;(5)政策多变、法制不健全、监督不力、失信成本低;(6)信用中介诚信度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多因素的影响。另外,国内的学者大多是从制度、金融和法律角度进行政策建议型研究,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较少[6]。

      由于国情的差异以及国内外学者对民营企业缺失影响因素的研究还非常系统和深入,因此,给民营企业信用缺失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留下了很大的空间,站在新的视点上对转轨时期中国民营企业信用缺失的影响因素给出全面的诠释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二、影响民营企业信用缺失的关键因素假说的提出

      (一)前提假设

      笔者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7],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对影响民营企业信用缺失关键因素的研究作出符合中国转轨期民营企业信用缺失特有规律的几点基本假设:

      假设1:中国的民营企业并非按西方企业信用理论所假定的是按长远的利益来决策自己的信用行为,追求长久效用最大化的,而是在其生命的不同阶段,会根据不同的成本与收益,做出阶段性信用行为安排。

      假设2:中国民营企业是“经济人”[8],它是自利的,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其行为动机;它也是理性的,能够根据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调整行为策略,实现利益最大化。民营企业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其对成本、利润、风险的博弈选择是完全依从经济规律的。

      假设3:由于人们对现实中的经济信息难以完全了解以及某些经济行为人故意隐瞒事实、掩盖真实信息,使得现实经济生活中不存在具有完全信息的市场,不同市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完全信息。

      假设4:典型的中国民营企业是理性的并且普遍是厌恶风险的。作为理性的厌恶风险者,他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合理安排现期收入,力求获得各时期总效用的最大化;作为风险厌恶者;他的信用行为是在风险与收益的比较基础上进行的。

      (二)影响民营企业信用缺失的关键因素假说

      目前,经济生活的文化特征日益明显,经济和文化日益融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需求逐渐从物质层面的满足上升到精神层面的追求,这样,经济发展中,文化、心理等因素越来越重要,文化等已广泛地应用于商品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消费等经济过程和环节。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在国际市场上,不同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化的重要性已经渗透到全球经济和国际秩序的领域,全球秩序的文化特征日益显著,文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信用是现代社会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基本品格,是外在强制内化为人们自觉行为的心理取向,诚实守信己成为所有组织包括企业、政府、家庭等健康有序运作的一种理念,因而是一个社会文化现象[9]。中国民营企业的信用缺失受着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劣根性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失信行为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还是一种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社会文化现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