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演进的品牌实现机理与效应分析

——集群演进与民营企业的成长互动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立,陈伟鸿,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张立(1981- ),男,硕士,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陈伟鸿(1968- ),男,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民营企业发展。

原文出处:
商业研究

内容提要:

企业集群是民营企业成长的重要方式,通过企业和产业的品牌互动,由企业品牌支撑提升并转化为产业集群品牌。并由产业集群品牌的扩展效应,折射于产业群内的其他民营企业,形成产业群与企业的有效良性互动,带动企业与产业群的协调发展。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7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713.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48X(2007)10-0047-04

      产业集群在当前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已经获得了足够的重视。在实业界,也被普遍认为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抵御风险、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是,产业群的发展到当前阶段,产业群内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其影响也呈扩大的趋势。同样,在当前阶段,集群内的企业发展也出现疲软和萎缩的趋势,遇到新的发展危机和发展瓶颈。陈伟鸿对这种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他根据集群内企业发展负作用力的表现形式,把集群危机分成两类:传统产业群的低端路径对民营中小企业竞争力的负面影响和产业群演进的自身潜在风险对集群内企业发展的负面作用(陈伟鸿,2006)。这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集群和集群内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制约了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区域的市场竞争力。笔者基于产业集群与集群内企业的相互关系,分析集群品牌的形成和发展,企业品牌与集群品牌的效应互动关系,尝试为集群内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集群现阶段的瓶颈突破提供一点借鉴和思考。

      一、产业群演进过程中集群品牌实现机理

      (一)从企业扎堆到产业规模品牌的实现

      产业集群是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领域内,彼此关联的公司、专业供销商、服务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如大学、规则制定机构、智囊团、职业培训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的地理集聚体。① 由产业集群的定义可以看出,由于大量生产同类产品的中小企业在某个特定区域内的集中,辅之以其他配套设施、相应的服务机构和基础设施,这种企业和机构在地理位置的集中,使区域的规模效应得以显现,区域内生产某一产品的数量和市场占有率得到显著的上升。通过这种区域的产品生产规模和产品市场占有的规模形成区域内某一特定产业的规模效应,形成集群内的产业规模品牌。规模效应是集群形成的初步阶段的主要特征。

      由图1可以看出,这种集群的产业规模品牌不是集群内某一家或某几家企业所带来的,而是众多同类企业的扎堆所形成的。当然,这种扎堆无论给集群区域还是集群内的企业本身都带来很多发展优势。比如:企业的扎堆提高了集群区域相关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降低了集群的利用成本和宣传成本;对其他相关的社会服务机构形成强大的吸引力,提高了区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这种扎堆也使得集群内企业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降低;市场信息、原材料供给和产品销售渠道畅通;方便了企业人才和技术的交流;促进了企业间的竞争。浙江的很多中小企业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但是这样的集群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集群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要求其要向新的形式和阶段转化,形成具有各种层次和品牌的企业群支撑的集群品牌。

      

      图1 产业规模品牌形成趋势图

      这种转变是集群发展周期的必然要求。波特认为,企业集群的发展要经历萌芽、演进、衰落三个过程。② 在集群的发展演进过程中,当各中小企业在空间聚集达到一定限度,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企业空间集聚会产生“拥挤成本”和一些负面效应。集群内部的低价竞争,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甚至没有利润,使集群和企业都“难以为继”。这种形势要求集群向新的方向演进,由规模优势转向更新更高的竞争优势。

      企业品牌建设要求与之对应的集群品牌支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多的企业由开始的产品同质化转向差异化的竞争,这种差异化不仅包括产品本身,还有更多企业内部管理、营销策略、服务、资源组合的差异化,企业品牌便是差异化战略的集中体现。集群中企业无论在品牌意识上,还是在品牌建设的投入上都发生质的变化,集群中产生一些知名品牌企业。这些知名品牌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与之对应的集群品牌优势的支撑。然而,企业品牌与低层次的集群之间的矛盾,要求集群向更高层次的阶段演进。

      具有品牌企业的集群影响力更直接,更持久。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自身的原因,生命周期相对短暂,即使是具有品牌的企业也会因为缺乏有效地维护或缺乏个性逐渐在市场中失去竞争优势。同样,缺乏知名企业的集群,容易产生集群的同质化,而失去集群的吸力和竞争力。而且,没有知名企业的集群,其影响力和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品牌集群建立以后,某个地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某种产品的代名词。温州在2001年9月被授予“中国鞋都”的称号,通过注册中国鞋都这个集群共同品牌。其中的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在2004年的“中国真皮领先鞋王”、“中国真皮鞋王”、“中国真皮名鞋”的评选中,温州品牌除康奈继续当选“中国真皮领先鞋王”外,奥康、吉尔达、东艺、红蜻蜓、多尔康荣获“中国真皮鞋王”称号,意尔康、飞鸵等六家企业也登上了“中国真皮名鞋”榜。这不仅扩大了温州集群的知名度,给集群内的企业也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只有一两个品牌企业不足以支撑集群做大做强。由于不同企业实力的差异,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有着明显的不同。单个企业在竞争中面对大企业的强势品牌,往往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集群中只存在一个核心企业品牌时,整个集群和其他企业对这个企业的依附性就越高。这样,这种依附性就会产生逆反效应,该企业的影响力反而超过集群的影响力。核心品牌企业一旦经营不善,会直接导致集群的衰亡,影响集群的持续性发展。另外,集群中只有一个核心品牌企业处于领导地位时,这种绝对的领导地位会使企业失去必要的危机意识,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也不利于企业本身的持续性发展。只有形成多核心品牌企业共存的集群,集群的发展才不会受到个别企业发展的影响,也使集群中企业始终存在“鲶鱼效应”,从而形成企业与集群的协调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