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R&D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

——对浙江省桐乡市民营企业的实证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周亚虹(1965-),男,上海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上海 200433 许玲丽(1982-),女,江苏昆山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上海 200433

原文出处:
财经研究

内容提要:

有别于国有企业的中国民营企业为了在日益市场化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对R&D进行投入①似乎是大势所趋。文章将详细讨论中国民营企业R&D投入强度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文章利用浙江省桐乡市21家民营企业14个季度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最终发现浙江省桐乡市民营企业的R&D投入在其投入后(不包括投入当期)一年之内对企业业绩具有积极的影响,有趣的是这种影响呈现一个倒U型。倒U型的最大值出现在研发投入后(不包括投入当期)的第三个季度。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7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952(2007)07-0102-11

      一、引言

      二十多年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特别是在浙江,上海以及苏南一带民营企业发展非常迅速,在整个区域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它的性质也由过去的“辅助部分”逐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的发展成为国家宏观经济态势稳步向前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它在吸纳劳动力,增加税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诸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国家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日益关注,对民营企业的发展也给予了充分的鼓励和政策支持。早期的民营企业通常由国有企业产品生产转移而建立,因此规模小,技术落后,但是经历十几年的经验积累和发展,民营企业逐渐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开始借助技术进步提高自身生产力。时至今日,民营企业的发展突飞猛进,整体规模逐渐壮大,但实力仍不强。据统计,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民营企业只有87家进入,占17.4%,虽然数目仍不大,但较上年增长了1.6%。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民营企业毕竟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是外部发展环境还是内部管理,都存在许多问题,如市场准入、金融支持、政府职能转变、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诚信建设等问题。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产品同质化的到来,民营经济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如浙江的鞋、打火机、纺织品都受到欧盟及美国的反倾销指控,在俄罗斯、意大利还发生过焚烧温州鞋的案例。这一切都要求中国民营企业尽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事实上,一些具有相当规模的民营企业已经设立起自己专门的R&D(研究和开发)部门;一些民营企业虽然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但也开始对R&D进行投入;一些民营企业没有开始进行研发,但是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也在考虑是否进行R&D投入。上述现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基本事实:民营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具备竞争力,它的产品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研发属于自己的高新技术产品,这就是所谓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讨论民营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就是从一个侧面讨论自主创新能力,这也是本文的初衷和兴趣所在。关注民营企业的R&D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无论是对政府政策指导还是企业自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通过对民营企业样本的实证研究,讨论R&D投入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用R&D投入强度作为民营企业的R&D投入指标,试图通过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R&D投入与民营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

      研究企业R&D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其中,一些学者研究企业R&D投入对企业研发专利个数的影响(Hausman,Hall,Griliches,1984;朱平芳、徐伟民,2005);有些则研究R&D投入强度与企业销售增长的关系(William N.Leonard,1971);还有研究R&D投入的边际收益率(Edwin Mansfield,1965)。在国外由于微观数据的可得性,对私人企业的研究较多,Jora R.Minasian(1969),Edwin Mansfield(1965),William N.Leonard(1971),Ben Branch(1974)等都做过相关方面的研究,他们利用美国丰富的微观统计数据从不同角度得出的结论都支持了企业R&D投入与企业业绩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的结论。但是在中国,上述不同的研究方法大都限于宏观数据或是在大型工业企业或是上市公司中的运用。

      综观国内关于研发投入的文献,可以主要归纳为以下两种:第一种类型,利用宏观数据。利用宏观数据分析国家或省级研发支出对国家或该省国民经济的影响,或者研究国有或集体所有制企业研发支出对其产出的影响。蔡虹等(2004)把各省当期的研发支出和前几期的研发支出通过代数运算综合成一个因子作为研发投入指标;而何玮(2003)则把一个两年累积的研发支出变量作为研发投入指标,何玮指出在大型工业企业中,研发支出大致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对企业的产出存在影响。然而,在宏观层面进行讨论或是实证研究的结果对个体企业没有多大指导意义。通常来说,民营企业的历史不长,所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能力几乎空白,但是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新产品的推出速度很快,所以其研发投人往往是通过专利购买或者与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来完成,其特点是投入的频率大、周期短。考虑到民营企业的特点,对国有或是集体企业的研究结果一般并不适用于民营企业。

      第二种类型,利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根据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披露的公司信息,分析研发支出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梁莱歆、张焕凤(2005),程宏伟、张永海和常勇(2006)选取的样本都是上市公司,他们在文章中均以R&D投入强度作为研发投入指标,但是他们得出的结论却是不同的,而且集中在R&D投入对企业业绩影响的滞后性方面。梁莱歆等认为R&D投入的产出效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一般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对企业利润作出贡献;而程宏伟等人的结论却是研发投入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逐年减弱,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在投入之后的1~2年中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滞后性。虽然上市公司中不乏有民营企业,但是它们却不是中国一般民营企业的代表。原因是公司只有达到了一定的标准才能上市,而我国的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没有上市,有些民营企业虽然达到了上市的标准也没有上市。即使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数量在国内首屈一指的浙江省,这些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在浙江省民营企业中所占的比例也相当的小。因此,对上市公司研究得到的经验结果对民营企业的指导作用也非常有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