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小企业辅导政策体系的社会性特点解读

作 者:

作者简介:
邓泽宏,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原文出处: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内容提要:

台湾中小企业辅导政策是一项产业促进政策,但其在政策目标追求、实施方式和政策产出等方面又具有明显的社会政策特点,体现了效率和公平的较好结合。台湾中小企业辅导政策的成功经验,为后发国家和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社会问题的协调解决,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7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台湾中小企业辅导政策体系的内涵体现了明确的社会目标追求

      台湾中小企业的辅导政策始于1964年,翌年,台湾当局正式设立中小企业辅导专职机构,开始对中小企业进行一些临时性和重点性的辅导措施。1981年,台湾“经济部”中小企业处成立后,才形成全面的中小企业辅导体系。1991年台湾“立法院”通过《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台湾当局对中小企业的辅导工作迈入新的阶段,开始以施政计划的方式,有系统地持续推动中小企业辅导的相关政策。从1980年代后期起,台湾“经济部”开始发布“中小企业白皮书”,1992年,“经济部”中小企业处根据《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第四条第三项规定,于每年年末发布中小企业白皮书,并在全台21个县市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各地方中小企业提供直接服务。

      台湾中小企业辅导政策体系包括了两个层次的内容:

      1.台湾中小企业辅导政策的十大体系

      1991年,台湾当局根据《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第12条的规定,发布了《中小企业辅导体系建立及辅导办法》,明确提出建立中小企业辅导的八大体系,1994年再增设两个辅导体系,就构成了目前的十大辅导体系。具体包括:(1)财务融通辅导体系;(2)经营管理辅导体系;(3)生产技术辅导体系;(4)研究发展辅导体系;(5)资讯管理辅导体系;(6)工业安全辅导体系;(7)污染防治辅导体系;(8)市场行销辅导体系;(9)互助合作辅导体系;(10)品质提升辅导体系。

      2.台湾当局中小企业辅导政策的社会性目标诉求

      台湾中小企业辅导政策主要的目的是协助中小企业健全体质,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顺应经济形势变化和实施政府产业目标和社会管理目标,辅导政策又从社会性角度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诉求:

      (1)将发展中小企业作为21世纪提高台湾全民福祉的一项重要的目标追求

      2000年的台湾中小企业白皮书第九章明确提出,在21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刻,国际环境骤变,而行政当局也在提高全民福祉、因应世界潮流的前提下,提出“跨世纪的国家建设计划”,作为施政方针。中小企业政策是政府经济政策中重要的一环,如何在政府的整体性方针及全新的国际环境下,研究跨世纪的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以实现21世纪台湾发展目标,并作为未来中小企业政策实施的蓝图,实是中小企业政策的重要课题。

      台湾“宪法”规定以三民主义为“立国”的基础,均富的民生主义一直是台湾当局施政纲领的指导思想,发展中小企业不仅具有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的重要意义,更有安定社会,实现“去两头实中间”的政策调控意图,使台湾民众的生活由多数温饱转变为多数小康。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台湾当局将发展中小企业作为21世纪提高台湾全民福祉的一项重要举措。

      (2)通过实施中小企业辅导政策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的社会经营环境

      2000年的台湾中小企业白皮书第十章认为,在市场竞争中,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基础较大企业薄弱,且其对各种生产要素的获取又较大企业困难得多,因此通过维护公平合理竞争、协助取得经营要素、疏通资金渠道、协助参与政府采购、协助改善工作条件及环境等策略来营造中小企业良好的经营环境,是行政当局中小企业辅导政策的一个侧重点。其中,公平的法律环境与合理的租税环境建设被政策辅导机构置于突出的位置而加以强调。

      二、台湾中小企业辅导政策体系从微观层面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完备的社会支持体系

      台湾“中小企业辅导体系”涵盖面宽,涉及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方方面面,在资源投入方面注重了对社会各部门力量的整合运用,具有系统、完善、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其中,最具有典型性分析意义的是下面三大社会支持体系:

      1.中小企业创新育成服务支持体系

      台湾的中小企业创新育成服务从1970年代中后期就已经有重点有选择地开始试行,1996年4月,台湾“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管理运用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了《鼓励公民营机构设立中小企业创新育成中心要点》,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台湾中小企业创新育成服务的一个基本工作思路,即对创业企业、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成果进行孵化,以推动企业、学术机构、技术研发机构实现合作,使企业做大做强。1996年7月,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建立了第一个“育成中心”,1997年全台建成育成中心7家,此后每年以10家左右的速度递增,到2004年10月,全台累计建成育成中心达到80家。

      岛内的创业育成中心不仅是培育中小企业的摇篮,也成为推动台湾传统型中小企业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孵化器。

      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服务支持体系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在经营上只有不断提高人才素质与改善人才结构,才能在日益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小,而所雇用的员工比例高,因此加强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协助中小企业提升员工素质,成为辅导政策的一项内容。

      台湾当局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措施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发展和整合社会教育体系,并采用特别的人才延揽政策,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后备军。

      二是办理中小企业各类专业人才培训,如对中小企业负责人、专业经理人等进行经营管理、知识创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新兴产业、行销管理及企业电子化等培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