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07)02-0060-05 一、问题的提出 2005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全面启动,给中国中小企业带来一个更便利更广阔的区域性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国中小企业也加快投资东盟市场,成为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试金石”。 虽然近年来中国对东盟的投资虽然以60%以上的年均速度增长,而且截至2003年底,我国企业在东盟10国的投资项目达857个,投资金额达9.41亿美元,但这只占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 8.77%,说明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1]。而且加快我国中小企业对东盟市场投资,可以规避发达国家专门针对我国设置的部分贸易壁垒,如“非市场经济地位”等所带来的出口风险。同时,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东盟各国普遍采取各种措施,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中国资金、技术和人才,这对于中国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对双方来说,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也有利于东盟各国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2]。 但是中国和大多东盟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虽然我国对东盟国家投资领域和项目分布相对比较灵活,但基本上仍以基本加工贸易业为主。并且在东盟10国内,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水平、经济政策、政治制度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某些方面还会存在一些争议和竞争,所以我国中小企业对东盟项目投资还不能以统一的标准来对待,必须通过具体分析以此进行区别对待。 二、我国中小企业投资东盟战略STOW分析 (一)相关概念介绍 SWOT分析法是20世纪60年代由安德鲁斯提出的企业战略管理分析工具,为企业竞争的成功和获得竞争优势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所谓 SWOT分析法,就是指优势(Strenghts)、劣势 (Weaknesses)、机遇 (Oppor tunities)、威胁 (Threats)四个方面的缩写,以此来对所处的环境和形势进行深入的分析,达到充分认识、掌握、利用和发挥有利条件和因素,控制或化解不利因素或威胁。现在该分析框架广泛的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策划等领域。 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是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在活跃市场、吸引劳动力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增强社会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外投资中,中小企业以其低成本和技术适应性较强等特点很受发展中国家的欢迎。[3]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中小企业820余万家,在2004年有80%的新增工作岗位是中小企业提供的[4]。本文所指的中小企业,是依据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2003年实施《中小企业暂行规定》这两个法规中所定义的标准。① (二)SWOT分析 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投资东盟市场形势的 SWOT分析,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所在,使我国中小企业知己知彼、趋利避害、把握商机、实现双赢(如下图1所示)。笔者希望以此对我国中小企业投资东盟项目作一整体评估,并对存在的风险提出了相应的规避对策和建议。
图1、我国中小企业投资东盟战略SWOT图 1.优势(S) (1)经济优势 自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猛,特别是2004年以来受到世界经济复苏的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快速的增长势头。下表1显示了2001-2004年中国—东盟国家经济增长水平对比。而且近年来,中国—东盟的货物贸易持续出现增长态势,特别是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订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议后,双方的贸易额当年突破了500亿美元[5]。表2反映了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往来情况。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强大的基础,也表明了经济的增长与国家之间贸易往来有着正向关系,从而为我国中小企业投资东盟项目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2)区位地理优势与文化优势 对东盟进行投资,中国中小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是地理条件最佳、面临的市场最为广阔、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互补性最强并且与东南亚国家文化最为相近。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领土上毗邻,拥有了投资的地理优势。再者,一般而言,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相似性会缓和一国与他国结成经济联盟所带来的冲击。并且文化相似的所有成员国比较了解彼此的国家背景和组织的可能前景,形成共同市场的可能性就会越大[6]。现在有研究表明,在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地理距离、经济距离和社会文化距离是决定一体化交易成本机制形成的三个要素[7]。而且经济的特征正出现在各个不同文化中——民族脉络,但这并不否定在生产、消费和流通过程中具有的共同的母体,如果缺少这种母体,许多组织安排,就无法集中到新的经济系统之中[8]。由于中国与东盟有地理条件的优势,各国人民之间在长期交往中形成了深厚的友谊,文化传统、起居、饮食乃至语言文字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为我国中小企业投资奠定了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