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124(2007)02-0025-06 当前,民营文化经济已成为浙江文化经济的重要拉动者。加快民营文化产业发展,是新世纪浙江经济发展、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实践。民营文化经济的增长模式是指民营文化经济生产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的使用方式,它包括文化体制模式、文化投融资模式、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模式等。浙江民营文化经济是中国民营文化经济的代表,其内生性的自组织集群增长模式颇具特色。本文尝试剖析浙江民营文化经济增长模式,以深入探讨民营文化经济发展经验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思考,以利于扬长避短,促进发展。 一、浙江民营文化经济增长模式的主要特色 浙江文化经济最大的特色就是民营。如同浙江的经济增长模式一样,民营企业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也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浙江各地,无论是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单位股份制改造,还是文化设施建设、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处处都有民营资本的积极参与。民营文化企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经营领域越来越宽,为整个浙江的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许多民营文化企业如广博集团、横店集团、宋城集团等已经成为该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1] 在最近一两年里,浙江进军文化产业的民营企业呈爆发之势,其中不少手笔之宏大、影响之深远,让一直占据垄断优势的国有文化企业自叹弗如。2004年岁末,民营企业浙江广厦集团与浙江广电集团合作,迈开了全面进军影视制作产业的步伐;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总资产超百亿元的另一家浙江民营企业——横店集团,则请来了国家广电总局的领导,为其继续扩充影视产业基地规模造势。浙江民资加快进入文化产业的步伐由此可见一斑。截至2004年,浙江全省超过2万家的印刷企业中,98%为民营企业,总产值400亿元。全省9000家书报刊电子出版物发行单位中,民营单位约8000家。全省至2005年已有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公司80家,其中七成以上为民企,非国有资本投资4亿元。[2] 在演艺业,全省共有民间职业剧团409家,演出收入8589万元,分别占到全省剧团总数的83.6%和总收入的73%。最近,浙江省又新批民营图书批发企业53家,新批影视制作发行企业16家。在一些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开始进行的新一轮文化产业投资中,特大型民营企业横店集团重点参与开发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与多家境内外企业达成合作合资协议,投资参股国内6条电影院线,出资5000万元设立横店振兴中国电影基金,成立横店实验区电影放映队,赴全国10个省市的革命老区免费放映电影。[3] 2004年,全省有民营文化企业4万多家,投资总规模230亿元以上,营业总收入近300亿元,涵盖从文化制造到文化服务等多个行业。民营资本在文化产业各个门类都有所突破,国内第一家民营企业控股国有电影院、第一家民营影视拍摄基地、第一家国有出版集团引进社会资本实现产权多元化……民营资本在文化体制内外游走,激活了文化体制内一些沉寂的资源;更重要的是,深谙市场经济精髓的民营资本所到之地,带去的不仅是资金,更是对当前文化体制中积弊的巨大冲击,体现出独特的发展魅力。[4] 浙江民营文化经济增长模式主要有如下特色: 第一,积极创造新型增长模式。首先,民营企业自觉参与国办文化单位的改制,促进体制模式转型。浙江民营文化企业在最初发展阶段,绝大部分是独资经营的。后来,随着中央决定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以来,民营文化企业开始积极涉足原先的一些国办文化经营领域,参与国办文化单位的改制,甚至涉足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过去一直被国营单位“垄断”的地带。主营服装的浙江民营企业宁波雅戈尔集团,最近与国办文化单位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签订协议,以45%的股份进入东南商报的经营公司。大型民企横店集团正在逐步实现“借力国办文化单位的资源,全方位占领产业链条”的计划。其次,积极调整文化投融资模式。民营企业自发地将文化产业作为新的战略投资方向;民营文化企业已从最初单纯的项目投资转向企业品牌融资的全新阶段,着力打造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民资在一些准入条件低、市场化程度高的传统文化产业门类,如印刷、发行、影视、广告、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等,逐渐站稳脚跟;在网络游戏、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方面,加紧布局并初露峥嵘,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渐成规模。其三,创造新型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民营文化企业往往采取自筹资金、自主经营、家族化管理、全面市场化等模式。浙江的民营资本善于把文化当作产业来经营,创造比国办文化单位更灵活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具有更大的盈利能力,从而实现文化产业的长足进步。 第二,善于依托良好的政策体制环境。作为中央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之一,浙江省政府利用民营资本充裕的优势,制定配套政策,放手引导、吸引社会资金,通过“参股经营,租赁经营”等途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广大民营企业依托这一良好的政策体制环境,积极投资发展文化产业。民营资本涌入文化产业,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文化市场,推动了经营性国办文化单位转换机制、参与竞争。浙江著名的民营企业广厦集团2004年正式牵手浙江实力最雄厚的国有文化机构——浙江广电集团,组建浙江影视(集团)有限公司,迈开了进军影视制作产业的步伐。民营企业横店集团先后参股杭州星光、广东珠江等6条院线,与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美国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成立了首家中外合资的中影华纳横店影视有限公司。杭州市萧山剧院探索“国有民营”模式,闯出公益性文化设施“市场运作、自负盈亏”的路子。良好的政策体制环境激发起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民营文化产业发展充满活力。 第三,民营文化经济呈块状分布。浙江民营文化经济的发展呈现块状分布的集群模式,即文化核心企业与关联企业集聚在同一空间,形成文化产业群块状分布的格局。文化主导产品与关联产品的生产企业在一个区域内集聚,形成具有区域规模的产业群。在发展民营文化产业过程中,浙江各地结合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形成了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区块。如杭州的动漫创意产业区块、宁波的文具和古旧家具产业区块、台州工艺品产业区块等。浙江发育成熟的民营文化产业集群大都有相应配套的专业市场。这种专业市场不仅是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的产物,也是民营文化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依托。如杭州动漫产业市场、慈溪古旧家具市场(慈溪是全国最大的古旧家具集散地)等表现十分活跃。浙江许多文化企业还依托相关的专业市场开展业务,推动原有专业市场扩大功能,改变属性,如义乌小商品城这个亚洲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在原有小商品市场基础上衍生出一个规模巨大的文化产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