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责任的外向型中小企业竞争力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卢和诠,惠州学院经管系,广东 惠州 516007   卢和诠(1968-),男,江西赣州人,硕士,惠州学院经管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企业管理。

原文出处:
惠州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中国是全球第三大贸易国,中小企业出口额占了全国出口总额的62.3%,但其出口存在着严重的低价竞销及对环境、出口产品、员工关注不够等现象,兴起于西方的社会责任运动正在成为继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技术壁垒后制约中小企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实现走出去战略的又一壁垒。通过分析CSR的产生、相关标准及其对中小企业出口的影响,提出治理对策,以提高其国际责任竞争力。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7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34(2007)02-0038-04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产生及其相关的国际标准

      企业社会责任(CSR)是指企业对投资人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群体承担的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20世纪50-70年代的赢利至上到80-90年代的关注环境再到20世纪90年代并延续至今的社会责任运动,此运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逐渐兴起,包括环保、劳工和人权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导致消费者的关注点由单一关注产品质量,转向关心产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劳动保障等多个方面。一些涉及绿色和平、环保、社会责任和人权等的非政府组织以及舆论也不断呼吁,要求企业社会责任与贸易挂钩。例如在全球最大的公众期望调查中,分布在六大洲23个国家的25,000人表示:他们通过关注公司是否承担CSR来形成对其的印象,并且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希望公司超越单纯赚钱的工具,贡献于更广阔的社会目标。企业社会责任是当今世界企业管理领域正在兴起的一种新理念,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正在成为一种国际潮流。

      与CSR有关的国际机构和国际标准主要有:1992年成立的社会责任商业协会(BSR),作为全球性会员组织,其职能是通过培训、信息服务、咨询帮助会员企业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从而有效地实现企业商业目标;1995年成立的欧洲企业社会责任协会,成员包括国际机构、跨国企业和企业家;国际社会责任协会(SAI),1997年由SAI发起并联合欧美跨国公司和其他国际组织制定了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标准,建立了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制度,要求被认证公司在童工、强制劳动、卫生安全、组织工会自由和集体向厂家要求利益的权力,以及歧视、纪律、工作时间、补偿及管理系统达到最低标准;2002年,联合国正式推出《联合国全球协约》(UN Global Compact),协约从人权、劳工标准、环境三个方面规定了九条原则,即支持、尊重和保护国际上宣布的各项人权、企业应当确保不成为侵犯人权的共谋、企业应当支持结社自由并切实承认集体谈判的权利、消除一切形式的强迫劳动和强制劳动、切实废除童工、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支持对环境挑战采取预防办法、积极推动对环境负起更大的责任、鼓励发展和推广无害环境的技术;欧盟于2005年8月推出了关于实施废旧电气电子设备的WEEE指令;2006年7月推出了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ROHS指令;2006年8月推出了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框架指令,即EUP指令,要求各成员国最迟在2007年8月11日前制定相关产品的具体化标准,并转化为本国法规来强制实施。

      二、CSR标准与一般质量技术标准的区别

      CSR与ISO等标准不同,一般的质量和技术标准,衡量产品内在品质,直接体现企业的商业利益;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关注的是生产产品过程中相关要素的利益,超出了单纯的商业利益层面,具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质量标准等保护的是消费者权益,社会责任则保护的是生产者权益;质量技术标准等多半是强制性的,往往有法律规定,有政府机构监督或保证实施;社会责任标准至今为止主要是企业自发、自律行为,其标准不是国际通行标准;在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中,质量技术标准等更多保护的是进口方的利益,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保护的却是生产方(出口方)的利益。[1]

      三、企业社会责任与外向型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关系

      在西方管理学界,赞成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论据是公众的期望、长期利润、道德义务、公众形象、更好的环境、减少政府调节、责任与权力的平衡、股东利益、资源占有;而反对的论据是违反利益最大化原则、淡化企业的使命、提高成本、权力过大、缺乏技能、缺乏大众支持。[5] 西方社会责任运动具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有很大比重,并且不少企业的劳动生产环境和条件尚待继续改善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挑战,CSR对外向型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有正反两面影响。从短期来看,中小企业推行社会责任必然会限制一些企业产品的出口,增加成本压力,生产企业如果达不到其要求,相关的进口方就可能阻止其产品的进口,从而将更多的中小企业拒之于全球供应链的之外。如欧美客户要求我国企业按SA8000的要求进行生产,否则就将撤消订单,面向欧美市场出口的企业都已感受到很大的压力。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中国的劳工问题也日益突出,一些劳工组织和跨国公司针对中国的劳工问题,制定了专门的“工厂守则”,要求中国的出口加工企业遵守。如美国国际劳工权利基金(ILRF)、全球交流组织(Global Exchange)等21个劳工组织、消费者组织、人权组织联合起草签署了“中国商业原则”,该原则宣称:“我们要确保我们在中国的商业活动尊重国际劳工组织(ILO)制定的基本劳工标准、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公约》规定的基本人权标准、中国政府签署的《公民和政治权利公约》以及中国法律。[2] 从长期来看,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国际竞争力,社会责任认证也可以成为一种社会营销手段。管理大师斯蒂芬通过统计调查证明,企业在社会责任与其经济绩效之间存在着某些正相关关系,履行社会责任为企业提供的利益,足以补偿其付出的成本,这些利益包括良好的企业形象,目标明确与更讲究奉献的员工队伍,政府更多的支持等。可喜的是,我国东南沿海省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介入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一些行业协会根据行业特点已制定出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