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小企业辅导机制对浙江的启示

作 者:

作者简介:
徐琼(1969-),女,浙江绍兴人,浙江财经学院金融学院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 杭州 310018 朱晓霞(1981-),女,浙江湖州人,浙江财经学院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浙江 杭州 310018

原文出处:
华东经济管理

内容提要:

浙江是一个中小企业大省,中小企业对浙江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但由于其规模小,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辅导。文章从浙江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切入,在对台湾中小企业辅导机制经验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其对浙江构建中小企业辅导机制的一些借鉴。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7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07)03-0028-03

      一、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浙江中小企业的发展起步较早。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浙江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取得了蓬勃的发展,浙江也已成为一个中小企业大省。近年来,中小企业在浙江国民经济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省各行业共有企业单位数30.53万家,资产总量43204.07亿元,年营业收入38655.92亿元。其中中小企业占了绝大多数。2004年底,浙江各行业拥有的各类中小型企业数量30.41万家,资产总量35683.81亿元,从业人员1130.71万人,2004年实现营业收入27703.85亿元。中小企业在全省所占的比例具体可见表1。

      由表1可以发现,不管是企业数量、资产总量、从业人员还是营业收入,相比较大型企业,中小企业都占据了绝对优势的数量,由此也更直观地反映了中小企业在浙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尽管浙江中小企业近年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且相对于其他省市而言,浙江中小企业具有其先发优势,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整个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浙江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开始显现出来。

      

      1.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引发企业危机的内部因素中,员工及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制度落后)被认为是主要原因。由于浙江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由家族企业发展而来的,企业内部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裙带关系,企业一些重要岗位的领导人都是企业所有人的亲戚,而这些人的管理知识往往相对薄弱。而一些懂得管理的人才进入企业后由于企业内部的这种关系,很难开展自己的工作,有的则选择离开。

      2.融资困难。融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中小企业成长的一大难题,浙江中小企业也是如此。调查显示,有74.6%的中小企业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有85.3%的企业需要再融资,而融资方式主要是银行贷款。其中83.73%的中小企业认为从金融机构贷款较难,融资难已经成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3.创新意识缺乏。浙江中小企业多数从事传统制造业,产品附加值低,在市场上主要以量大价低来取胜。尽管近年来不少企业都开始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但是总体上来讲,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是不够强。

      一方面浙江中小企业缺乏品牌意识。中小企业的产品多数是为国内其他地区以及国外的企业进行产品的贴牌加工,很少企业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据浙江中小企业局的调查,80%的中小企业没有进行新产品开发,产品更新周期2年以上的占55%左右。并且,中小企业的国家、省级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7.3%,比大型企业低12.4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企业要想在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进行创新,而进行创新就必然要扩大研究开发的经费投入。但是,2004年浙江大多数中小企业研究开发的费用仅占销售收入的0.2%,而在发达国家,大多数企业包括多数中小企业至少把产品销售收入的3%投入到研究开发当中。

      尽管浙江中小企业具有较大的先发优势,而且也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能否将潜力转化为实力,不仅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更有赖于政府充分发挥扶助、引导的功能,在融资、管理、创新各个环节上给予有效的帮助。而在这些方面,台湾的中小企业的辅导机制可以进行借鉴。

      二、台湾中小企业辅导机制

      台湾中小企业林立,与浙江一样也是一个中小企业的大省,但台湾中小企业的起步要早于浙江。因此,其很多有效的措施都值得浙江省借鉴。

      台湾对中小企业的辅导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是一般的辅导阶段,没有特定的辅导对象。1965年,台湾开始设立中小企业的辅导专职机构,但其辅导工作只是临时性的辅导措施。之后又设立了“中小企业处”,开始施行《中小企业辅导准则》,确定了对中小企业进行服务和管理。第二阶段是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确立了辅导中小企业的目标,设立了专责的机构,制定了专项法规。1991年,台湾建立了“中小企业发展条例”;1992年中小企业处在台湾二十一个市县,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提供各地方中小企业的直接服务。第三阶段是90年代开始至今。这一时期的辅导主要是帮助特定的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其主要辅导内容包括:财务融通、经营管理、品质提升等多个方面。

      台湾中小企业的整个辅导机制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设立专门管理中小企业的机构。1964-1969年之间,有关部门成立了中小企业联合辅导中心; 1981年台湾经济主管部门成立了中小企业处,主要任务是整合中小企业辅导体系,提供各项事业辅导。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台湾已经建立了系统的中小企业辅导机构,主要有:中小企业政策委员会、中小企业处、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专门机构以及活跃在台湾各市县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