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视角下的浙商创业行为转型

——国际化创业模式和策略

作 者:

作者简介:
金杨华(1976-),男,浙江东阳人,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杭州 310035

原文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浙商作为中国企业家群体的优秀代表,正面临着国际化背景下的公司创业挑战。作为应对全球化影响的策略和延续企业竞争优势的途径,诸多浙商已经从原始的,纯粹市场、利益驱动的创业阶段向国际化创业转型,本文采用典型案例研究,对浙商国际化创业的模式和策略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浙商国际化创业主动型对回应型、市场驱动型对技术驱动型两维分类标准,分析了市场贸易带动型、市场机会驱动型、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型和技术壁垒回避型等四种浙商国际化创业模式,并初步探讨了创业行为转型对打造国际化浙商的意义。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7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F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37(2007)02-0022-03

      在过去的20多年中,浙商茁壮成长创造了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浙商和浙江经济的发展一直是国内经济和管理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从成长模式看,浙商已经完成了早期的物质资本积累,形成了人数众多、分布最广和实力最强的投资经营者群体[1]。同时,随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企业经营环境动态性的增强,浙商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浙江的经济发展方式也必须从纯粹本土市场、利益驱动的增长方式向依靠国际化市场、知识技术驱动型的现代增长方式转变[2]。浙商在未来发展中如何适应国际化市场,如何应对国际化趋势的挑战,进一步提升浙商的企业实力与国际竞争力?这是摆在现代浙商面前的一大难题。浙商只有努力寻求新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新的领域和新的市场,加强公司企业内部创业精神,才能更好地应对国际化挑战,提升自身竞争优势,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

      一、公司创业与国际化扩展

      在传统新创业企业研究的基础上,目前国内外学者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已有企业的公司创业(Corporate entrepreneur)模式上。根据Zahra,Ireland和Hitt[3]以及姜彦福等[4]的定义,公司创业可以看作是一种以公司内部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增长策略,它强调充分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机会,积极挖掘公司内部资源优势,通过创新和创业活动,使公司在现有基础上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与公司创业相关的概念还包括“二次创业”、“内创业” (intrapreneurship)等。Antoncic和Hisrich(2001)对公司创业及内创业的内涵进行了描述,认为公司创业和内创业包括创新、超前行动和风险承担三个维度[5]。创新维度一方面是指产品和服务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制造方法和业务流程的改进,另一方面是指通过观念的更新,树立国际化经营理念,并通过公司内部的重组和体制层面的变革持续更新业务和拓展市场空间;超前行动是指相对其竞争者所做出的进攻性姿势,一个行动领先的企业倾向于采取主动进取行为开拓市场,在公司业务领域,他们总是试图主导而不是跟随竞争者,从而超越和领先竞争对手;风险承担意指公司创业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试验进行尝试,并承担其带来的责任,在追求机遇的过程中,大胆尝试和敢担风险(Antoncic & Hisrich,2001)。企业的国际化拓展和国际市场经营对创新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那些愿意承担风险并具有超前行动意识的企业,能更好地适应国际竞争环境,应对国际化带来的挑战。企业的国际化拓展满足公司创业的三个重要特征,是最具创新性、前瞻性和风险性的公司创业方式。目前,企业如何通过各种形式的国际化创业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6]。自1990年代以来,浙商就开始了各种形式的国际化创业努力,对浙商国际化的动因、模式和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国际化创业动因分析有利于剖析浙商在新的全球化竞争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和所欲突破的创业精神动力;而国际化创业模式与策略的分析有利于归纳和提炼成果经验,为国际化创业成功提供路径与策略支持。

      二、浙商国际化创业模式与策略分析

      国外关于国际化创业模式和策略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市场进入模式的。如Barkema和Vermeulen(1998)对国际扩展的研究以出口、许可证、新建企业、并购等进入方式为基础进行分类[7];类似地,Zahra,Ireland和Hitt(2000)在对创业企业的国际扩展模式研究中,也主要是从市场进入模式进行分类,他们把创业型企业的国际扩展模式划分为新建企业、收购企业、许可协议和出口交易四类。除了直接在海外新建企业方式比较少外,出口交易、许可协议和收购企业等也是“浙商”国际化扩展经常选择的市场进入模式。为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浙商”的国际化创业模式和策略,本研究希望通过结合国际化创业驱动因素进行分类。我们认为根据创业驱动力不同,“浙商”的国际化创业模式与策略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分类:一是主动型对回应型;二是市场驱动还是技术驱动。

      根据这两个维度,浙商国际化创业主要可以分为四类:以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为目的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型模式;应对国际竞争压力的技术壁垒回避型模式;市场资源优势延伸为特色的市场贸易带动型模式和以机会寻求为核心的市场机会驱动型模式(见图1)。

      

      图1 浙商国际化创业模式分类

      (一)万向集团:提升浙商自主创新能力的技术驱动型国际化创业模式

      在市场驱动型的创业发展模式下,很多浙商企业在技术上主要依靠设备引进、模仿和OEM等,对自身创新能力培育意识较薄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匮乏,总体上自主创新水平低,离国家倡导的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这也使得长时间内一些浙商只能充当国际打工者的角色,依靠为跨国企业等提供代加工获取微薄利润。知名浙商万向集团在1990年代曾经为美国舍勒公司提供OEM,虽然在合作过程中万向集团也一直注重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积累,但是,要跨越式实现技术创新,光靠自身积累是不够的,必须“走出去”。1990年代末,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及内部决策失误,舍勒公司经营出现危机。经过周密考虑,2000年,万向集团联合LSB公司收购了舍勒公司,万向集团和LSB从舍勒各取所需,LSB公司接纳了舍勒的工人,收购厂房;而舍勒的品牌、技术专利、专用设备及市场等归万向所有,剥离了大部分固定资产的舍勒成为万向集团麾下的美国子公司。2001年,万向集团又收购了UAI公司,并成为第一大股东。通过采用UAI公司的高水平的制动器制造技术,为万向国内企业的高起点建设制动器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万向集团又如法炮制,收购了翼形万向节传动轴的发明者和全球最大的一级供应商——美国洛克福特公司35%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获取了该公司拥有的大量产品专利、先进的检测中心、技术中心以及专业的研发队伍[8]。在鲁冠球的筹划中,“走出去”其实只是他找到的一条捷径,跨越性实现技术创新才是真正目的。成为国际化企业后,万向的技术创新活动如虎添翼。目前,这家企业不仅在国内设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聘请了中科院院士担任高级技术顾问,而且还在美国建立了自己的技术中心。近十几年来,万向获得国家授权专利近200项,开发成功新技术、新项目300多项,技术进步对企业年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55%。在我国首次自主知识产权百强企业评比的排行榜上,万向集团高居第九位。技术创新铸就了万向的强大技术优势,而万向又凭借这一优势,先后在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设立、并购、控股了31家公司,构建起涵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营销网络,成为通用、福特等跨国公司的配套客户,走出了“资源外部化、产业国际化”的道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