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7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24(2007)01—0104—04 自主创新工作的有效进行是需要锐意进取的企业家做支撑和保障的,企业家是创新活动的倡导者、组织者、成果采用和推广者。国内外学者由于对创新过程的理解和侧面的强调不同,形成了关于企业家创新的很多理论。有的侧重于从企业家职能角度去理解企业家创新行为;有的侧重于从资源和能力角度去理解企业家的创新行为;有的侧重于从风险控制角度去理解;还有的侧重于从目标需求的角度去理解。对于创新模式,也有很多学者提出了诸如:技术推动模式、需求拉动模式、技术与需求综合作用模式、行政推力模式、要素和谐模式及系统协调模式等。笔者认为,自主创新实践往往取决于企业家的素质,企业家的素质是由心智模式和能力构成的,[1] 因而要得到对企业家自主创新研究的“根本解”,不仅需要对企业家的能力研究,还需要有对企业家自身的心智模式研究。所谓心智模式是指因个人经历、工作经验、知识素养、价值观念等因素作用而形成的较为固定的某种假设、理念、成见和思维方式、认识方式、行为习惯等。假如企业家缺乏一种能赋予制度技术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使用着这些现代制度和技术的企业家,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上实现转变,创新很可能流于政治口号而不是实际行动。心智模式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蕴含着巨大的感召力,好多创新活动无法实现是因为固有的心智模式会造成对客观世界的曲解,进而造成决策失误、行动失败。心智之高低,表现了人态度的强弱,泰戈尔曾经说:“一个人在心理上战胜对手,是他取得胜利的标志。” 一、认识心智模式——企业家自主创新的现实要求 如果说中国民营企业过去的辉煌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而今天的成功更取决于企业家的个体特质。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史,已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在第一次创业热潮中,中国的民营企业家都追求理想,而追求的理想不外乎是名和利,尽管不同的人对名和利的理解不一样,而且追求的方式也不一样,但大家都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到这些名和利。这一时期,我们处在短缺经济时代,事物往往具有确定性,事物的发展趋势也往往具有线性特征,什么短缺、什么能赚钱就干什么,人的个性、能力和冒险精神都是受到推崇的,人们以自我价值为中心,从自我出发去衡量万物,寻找自己确定性的未来,大都雄心勃勃,希望有所作为,因而往往能成功。但在现阶段,我们处在相对过剩经济时代,创业环境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在新形势下,构成事物的多种因素之间不存在先后次序,事物发展趋势往往是非线性、不确定的,只有现在,没有未来,事物之间都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但又分不清哪个因素是主要的,哪个因素是次要的,也分不清哪个先发生作用,哪个后发生作用。这样一来,要设定和实现理想,首先要对未来有一个确切的了解,能够对未来有所把握,而现实是,未来是那么的不确定、不明晰,在如此复杂、巨大的变局中,企业家必须要有清醒的洞察力和卓越的应变能力,才能使企业应对严峻的挑战而不至于失落,企业家必须有足够的气度来迎接挑战,有足够的智慧来应对挑战。除了智商以外,还需要有良好的心智,因为心智模式的差异使企业家在对待外部机会的把握、威胁的辨识和风险的态度上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观和意识态度,从而影响创新结果。企业的发展实质就是对新环境的不断适应,要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就必须对环境现状有全面的认知和对未来环境的变化有深刻的洞察。这里的环境既包括外部环境,如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宏观经济环境、产业状况、消费者需求及其变化等,也包括企业的内部环境,如企业的组织结构、营销网络、财务状况、人力资源等。中国自主创新的战略来自于现实环境的挑战,认识、改造民营企业家的心智模式,也是洞察与适应现实环境的客观要求。从中国企业发展的现实矛盾看,企业家有无良好的心智应对全新的挑战,企业家的志向有多高,梦想多完美,人格有多完善,是企业取胜的关键。可以说,企业家的心态变,态度就变,态度变,行动就变,行动变,习惯就变,习惯变,思路就变,思路变,企业的前途就变。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企业家需要有不同的心智模式作支撑,而今,理当成为自主创新先锋的民营企业家阶层更需要有良好的心智模式来应对挑战、再创辉煌。只有创造出更适合自主创新的心智模式,才能有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群体成长起来,才能有一批创新型企业被快速批量生产出来。自主创新动力源来源于企业家艰难的自我改造,来源于企业家对自身目标追求和人生使命有充分自觉的意识;只有当创新成为广大企业家内心的主动追求和对卓越人生价值的追求,唯有企业家内心的觉醒,才能有创新灵感的激发、创新潜能的发挥、创新活力的保持,企业家才能够在既有条件下实现最大价值和获得最充分的生命力。企业家的生成既要有制度和能力的支撑,更要有内心的根基。因此,探寻企业家心智模式与企业家成长的关联机理,进一步探讨良好心智模式形成的机制,不仅符合当代认识论侧重主体研究的趋向,也是现实实践的呼唤。 二、剖析心智模式——企业家进行自主创新的前提 改善心智是我们对自身面临的现实挑战的清醒认识,但目前民营企业家明显表现为对环境认知、洞察与适应的不足。前几年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我国民营企业是“兔子脑袋,恐龙身体”,就是说民营企业已经成长了,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民营企业家的思维仍然没有转变过来,仍然用老办法应对新问题,用习惯了的思维方式去参与现实竞争。在创新实践中,许多好的构想有机会而未付诸实施,好的见解有前途而无法切入运作程序,这不是根源于企业目的不明、意志力不够坚强、或缺乏系统思考,而往往是来自企业家的“心智模式”不当,更确切地说,新的想法无法实施,常是因为它和企业家根植心中的固有观念和惯性思维相抵触。[2] 这些观念和惯性根深蒂固,长期地控制人的行为,其现实表现为:人们经常认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一词也经常重复挂在人们的口头上,但有些企业家真正把自主创新作为自己思想的认同和行为的自觉,有些却不尽然,他们嘴上也讲创新,心中并不真正认同,或认同却并不去践行,还有的拥护自主创新,但往往没把自主创新和本企业的工作、本人的使命联系起来,认为自主创新是别人的事。剖析这种种表现,是因为人们经常把“所拥护的”有意或无意地误认为就是自己内心中“所相信的”,这种模模糊糊的混乱认识使人们对自己的真正心智失去了察觉,其实其真正的心智还没转变,正是这种控制人们行为的“没有察觉的根深蒂固”的心智,使许多企业家虽然也拥护自主创新,却从不质疑自己的思路对不对,从不检视自己的方法行不行,也就更谈不上去改善自己的行为适应新情况,从而使许多创新战略、创新策略、创新方法难以很好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