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创新体系下的民企管理创新与管理培训

作者简介:
课题组负责人:刘震伟(1947-),男,教授。课题组成员(按姓氏笔划):成刚,余长国,陈万思,张正博,周建华,金顺英,姚圣娟。本文执笔人:张正博(1975-),男,讲师,硕士。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上海 200237

原文出处:
华东经济管理

内容提要:

文章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性入手,强调了民营企业在关注自身的技术创新的同时,更应当关注企业的管理创新。管理创新能力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管理培训工作。政府在扶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同时,应当引导民营企业的培训工作。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7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06)12-0060-04

      一、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赋予企业历史重任

      国家创新体系是融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机制于一体,在国家层次上促进全社会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创新机构之间相互协调和良性互动,充分体现国家创新意志和战略目标的系统(引自光明日报 2003/01/09)。在90年代开始至今的知识经济浪潮中,创新以其对经济发展的重大贡献,受到各个国家决策层的重视,尤其是希望取得“后发优势”的发展中国家,他们纷纷采取各项措施,构筑自身的创新体系。我国的最高决策层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创新体系的工作,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6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国务院也在2006年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我国中长期创新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经济增长再保持稳定增长提供了科技保障。

      根据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全年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5%,其中基础研究经费102亿元。全年国家安排了824项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和1071项“863”计划课题,新安排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333项,累计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32家。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1万项。全年受理国内外专利申请35.4万件,授权专利19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4.7%和4.4%。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6.5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334亿元,比上年增长23%。

      但同时,国家统计局也指出,2004年在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取得成效的情况下,全年耕地面积仍净减少80万公顷。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040立方米,比上年下降4.0%。初步测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19.7亿吨标准煤(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5%左右),比上年增长15.2%。其中:煤炭消费量18.7亿吨,增长14.4%;原油消费量2.9亿吨,增长16.8%。原油进口量达到1.2亿吨。消费的主要原材料有:钢材3.1亿吨(约占世界产量的30%),增长15.1%;氧化铝1284万吨,增长9.7%;水泥9.6亿吨(占世界产量的近50%),增长12.4%。万元GDP能耗1.58吨标准煤,上升5.3%。2004年全年进出口总额达11548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而其中资源消耗高和对环境破坏较大的商品出口增长过快。

      这些数据的发生一方面反映我们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正初见成效,创新体系的长久发展有坚实的科研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国家创新体系的构筑面临怎么改变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模式,使万元GDP的能耗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创新活动行为主体包括企业、研究机构、大学以及各级政府等,不同的行为主体承担着不同的创新任务。

      

      图1 国家创新体系组织构成

      在国家创新体系的构筑中(见图1),企业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居于核心地位,因为企业是投入产出比率较高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经济细胞。企业主要的工作包括生产知识和技术,供应技术,更多的则是应用知识,并最终通过市场以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等方式实现技术创新。例如,美国的上万家企业有自己的研发实验室,其中100家大企业的研究工作量占整个产业界的绝大部分,雇用者约300万科技人员,占全国就业科技人员的60%~70%。每年投入的科研资金达1000多亿美元,占全国科研开支的70%左右。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的工作包括生产知识和技术,向社会提供新的科学知识,作为企业稳定持久的技术源。政府的工作重点在于支持知识生产尤其是战略性研发,以政策和计划引导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的发展,建设科技基础设施和制度,包括知识产权制度、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政府很少支持生产工艺的研究,而着力支持基础研究,尤其是那种短期内成果不确定的基础研究。除了国防、国土安全和农业外,产品开发并不是政府的主要职责。此外,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如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咨询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在国家创新体系当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我国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而且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纲要还指出,我国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整体运行效率不高,社会公益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尤其薄弱。要使我国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任重而道远,许多工作在等着去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解放了被束缚的生产力,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异军突起,非公经济恢复了活力,党的十六大将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提到同等的“毫不动摇”的地位。据统计,全国已有3200多万户个体私营企业,解决了8000万人的就业问题,我国民营企业总户数已达800万家,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产值60%、工业增加值40%、实现利税77%、出口额60%、城镇就业机会的75%,民营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它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