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需框架的中小企业贷款难及破解方法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何双喜,李怀舟,西南财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4   何双喜(1973—),男,四川遂宁人,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通过分别从中小企业自身的在贷款条件方面的弱点和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供给机制上分析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并结合供需两方面,分析了银行不同于一般企业和贷款不同于一般实物商品的特点,认为利用利率这个价格杠杆来解决供需矛盾是不可行的,进而提出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短期、中期、长期解决办法。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7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875(2006)05-0582-04

      中小企业贷款难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其间机理和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课题是近几年实务界和理论界研究和探讨的热门话题。其间众说纷纭,或从信息不对称角度,或从资本结构理论角度,但缺乏一个比较好的统一的理论框架予以分析,没有考虑到作为供给方的银行不同于一般市场参与者的特点。同时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存贷款差额越来越大,存差占存款余额的比例逐年攀升。一方面,中小企业“求资若渴”,另一方面,银行资金缺少运用渠道,一部分沉淀在中央银行和投资于利率很低的国债。这是一种严重的市场失灵。那么为何银行不把多余的资金用于具有更大盈利性的中小企业呢?本文基于中小企业贷款需求和银行供给的统一框架下,分析信贷市场不同于一般产品市场的特点,来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1 从需求方分析

      中小企业由于注册资本低,成立的时间短,企业的规模小,赢利的记录短,对一些处在发展初期的中小企业来说,甚至是亏损的。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因此,无论从其所有制还是从其规模和盈利要求来说都难以满足证券市场的要求,中小企业是没办法从证券市场融资,除了民间借贷和内源融资外,绝大多数的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银行在考察对中小企业贷款时,由于中小企业可供抵押的资产不多,加之其信用记录的缺乏,同时银行基于其规模和所有制的歧视,加之对其信用评级的下调,使其资产的抵押率相对大型企业来说要低,因此,即使是同样的资产,在银行抵押时,比起大型企业来说,其所获得的抵押贷款额也要小些。更深层次来说,是中小企业抵押资产的缺乏和担保机构的缺位。中小企业的数目多,很多资产质量不高,部分企业管理方式原始、粗放,企业的治理结构不规范,甚至存在部分中小企业逃避税收的目的而隐瞒真实的财务信息。与成熟的大型企业相比较,本身缺乏抵押和担保品,加之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寿命周期比较短,很多企业还未进入成熟期就夭折了;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的不稳定性让银行无法准确的判断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走势,有的现在看来运行得很好的企业过一段时间就衰败了,而另外一些现在看上去很没前景的企业过一段时间却蒸蒸日上,银行是个追求稳健经营的企业,不确定性让银行无从判断是否该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更为严重的是,中小企业存在道德风险,在申请贷款前,由于部分中小企业担心资质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而篡改财务报表等申请信息,造成银行基于其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进而提供贷款,其结果往往造成银行的呆账坏账。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利用破产、改制等法律空间逃废银行债务,在银行系统造成中小企业信用不好的印象,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收缩。由于中小企业的数量很大,相对来说中小企业破产的绝对数也比较大,失败的几率也比较高,加大了银行对其经营风险的认识,从而将中小企业拒之于门外。另外,中小企业贷款需求具有以下特点:“急(贷款)、频(率高)、少(量资金)、高(风险,成本)”,而银行的审批程序相对较多,从而形成“麦克米伦缺失”。

      2 从供给方分析

      我们分析银行对企业的贷款供给的时候,不能把银行和一般企业相等同,不能把一般企业的理论用于银行,而企业的相当一部分理论也不适用于银行。银行是个具有很强外部性的企业,其可能给社会带来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可能带来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严重影响经济的运行,而历史上发生的经济危机多从银行部门的破产而起;银行产生风险和危机后,为了避免巨大的负外部性,其风险多由政府和社会承担,最终损失的是储户和政府的利益,而企业破产的损失主要由股东承担;企业的竞争理论同样不适合于银行,在任何一个国家,银行都有准入限制,银行经营许可证有很高的特许权价值,而企业基本上没有进入和退出壁垒;银行只能进行有限竞争,其市场行为受到多方面的金融管制,其常态更多是垄断或寡头市场,信贷市场更多是处于非均衡的状态,而企业一般来说受管制较少,产品市场多处于完全竞争状态,通常是均衡的。从银行的特点来说,其大规模负债经营的特点决定了其贷款的特点,其针对的客户主体是成熟的企业而非中小企业。

      同时,分析中小企业贷款难,必须结合我国银行的特点。我国的银行体系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外加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无论资产的规模、贷款规模无疑占据着绝对的垄断地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供给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上一半以上的资金。因此,我们可以把中小企业贷款认为是四大商业银行把持下的寡头垄断市场。同时商业银行经营存在明显的同质化倾向:重企业,轻个人;重大型企业,轻中小企业;重国有企业,轻民营企业;连农村信用合作社也“进城攀亲”,争先放贷给国有大型企业。以大银行为主体的银行格局决定了贷款的审批环节多,审批链条长,同时大银行由于有更多的机会往往会忽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而商业银行的国有化和地方政府基于稳定的考虑而对贷款的干预使银行把更多贷款放于国有大型企业身上,而对能提供更多税收、吸纳更多劳动力、创造出更多社会财务的中小企业由于风险等多方面原因却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

      与大型企业动则上亿的贷款金额相比,由于中小企业贷款的额度比较小,对银行来说,中小企业的单位贷款成本较高,因此,大型金融机构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愿意为资金需求规模小的中小企业服务。同时由于大型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过去发生了若干次贷款,对于企业的经营情况,金融机构比较了解,相对中小企业来说,信息不对称要小得多。更兼大型企业有庞大的资产可供抵押(基本上,大型企业由于其本身的规模优势和良好信用记录,其更多采用信用贷款方式,而中小企业由于上述劣势,多被迫采用抵押贷款方式),因此,信贷的可获得性比中小企业要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