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代内成长与代际成长

作 者:

作者简介:
邢建国,苏州大学商学院。215021

原文出处:
上海经济研究

内容提要:

实现可持续成长是中小企业放大其经济功能的重要基础。按照“企业代”的概念,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包括“代内成长”与“代际成长”两种成长类型。企业理念更新、战略资源储备以及资本积累模式转换,是提高中小企业代内成长效率的基本要求。代际成长在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成长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实现企业的代际推进,是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战略重点。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7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309(2006)10—0031—08

      一、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战略意义及其成长结构

      现代制度经济学通过引入交易费用概念证明,一方面企业发展与企业规模缺乏相关性;另一方面,分工的不断发展将导致企业规模的收缩。这成为小规模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任何时期都将存在的基本理由(Coase,1937)。间接定价理论则进一步说明,当劳动的交易成本系数小于中间产品交易费用系数时,企业就会从分工中产生(杨小凯,黄有光,1999)。这意味着只要存在劳动分工,中小企业就是经济资源配置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从而是社会经济制度结构优化的必要条件。但是,各种建立在交易费用假说基础上的企业理论,并没有涉及中小企业自身的演变,特别是没有涉及中小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路径及其约束机制。而实现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则是企业家的共同追求。这是因为:

      首先,可持续成长是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持续释放并不断增大其经济功能的客观要求。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活跃的微观经济主体群,在社会财富的创造、积累和增殖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企业经济功能的释放与增大是受其资产质量制约的。在企业资产规模给定的条件下,资产结构的优化程度就成为企业素质的决定性因素,从而是决定其经济能量的大小及其释放程度的关键因素。但一方面,中小企业不仅资产规模有限,更重要的是,其资产结构以及由此决定的资产质量缺乏竞争力。如不仅金融资产结构扭曲、供给不足,而且知识资本等无形资产严重匮乏。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充满竞争和变数的市场环境。价格竞争、新企业进入、组织内部变动、通货紧缩以及消费者偏好转变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必须按照经营环境的变化,通过不断创新来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释放并增大企业的经济功能。因此,打造可持续成长型企业,保障中小企业成长的永续性,就成为企业家的共同追求。

      其次,保障中小企业的稳定成长和推动其跨越发展,是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微观基础。受不完全竞争理论的影响,自上个世纪初,规模经济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规模经济被认为是经济增长最具竞争力的动力机制(Stiglitz and Weiss,1981)。但国际经验证明,中小企业在促进就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作用。例如Gudgin(1979)、Campbell、Rob(1991)等人的研究发现,就经济周期对就业的效应而言,小企业比大企业所受到的影响要小得多。而且,在小企业聚集地区,人们更倾向于建立自己的小企业而不是受雇于大企业。这意味着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反经济衰退能力。因此,中小企业在熨平经济周期和实现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换言之,保障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是实现宏观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

      最后,中小企业具有可持续成长空间广阔的天然优势。一般认为,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中小企业存在着资产规模小、资产结构不完善的劣势。但这种现象同时意味着中小企业具有比大企业更大的成长空间和更快的成长速度。因为大型企业通常是进入那些资本投入量大、市场范围广的行业,主要从事定型化的批量生产,加上金字塔式的层级组织结构带来的复杂制衡关系,企业的业务调整和资产结构调整的难度也相应增大。因此,可持续性成长型大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虽然大企业具有稳定均衡成长的有利条件,但每一成长周期时间跨度长,成长速度相对缓慢,难以实现成长过程的大幅度跨越。与之不同的是,中小企业通常进入那些市场半径小,资本投入量有限的行业,从事的业务多为非定型化的小批量或个性化的生产。同时,研究表明,大企业在技术创新较少的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而中小企业则在技术创新较快的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Acs and Audretsch,1990)。特别是由于中小企业投资的“沉没成本”有限,因而具有产业转移成本低的优势。这种生产与技术结构决定了中小企业具有成长周期变动频繁、成长速度相对较快的显著特点。因此,准确判断企业面临的成长类型及其特点,对于实现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然而,可持续成长型企业包含着两个基本规定性,即企业经营能力的“成长性”及其“可持续性”。成长性反映的是企业经营能力或价值增值能力的提升;可持续性则意味着企业经营能力的提升不是短期的或偶然性的现象,而是一种“长期趋势”(Secular Trend)。为了说明企业在长期趋势中的成长结构,有必要引入“企业代”(enterprise era)的概念。英文中的era源于古拉丁语aera,其本意是时间性概念。在汉语中,“代”的本意为更迭、代替。《说文》中有“凡以此易彼,以后续前,皆曰代”的说法。可见,“代”并不是单纯地反映事物所经历的日历时间,而是反映人和事物新旧更替的变化。由此可以给出定义:所谓企业代是指同一企业在其全部寿命周期内所经历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前后更迭现象。

      企业是一个人造经济系统。作为经济系统,企业的经济寿命周期的长短并不取决于企业所有者个人的生命周期,而是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量。生产经营能量越大,其寿命周期越长;反之,则越短。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量又是由企业资产的规模及其结构(或资产质量)来体现的。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是其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参与市场竞争的必要条件与一般基础。资产规模及其结构既是企业成长力变动的结果,也是导致企业成长力变动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企业“代”的划分并不是以企业寿命周期所经历的日历时间为标准,而是以企业资产规模及其结构或资产质量变动为基准的。企业资产规模及其结构的变动不仅存在于企业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而且企业各发展阶段的交互更迭时期也是企业资产质量迅速变动的时期。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交替更迭并不是在某一“时点”瞬间完成的,而是存在一个或长或短的过渡期。我们将企业在某一特定发展阶段内的资产变动称作“代内成长”,而在两个前后相邻的企业代过渡时期的资产变动称为“代际成长”。因此,企业的整个寿命周期曲线则包含着代内成长与代际成长两种不同的“成长类型”。这两种不同的成长类型既决定着企业的成长性,也决定着企业成长的可持续性。因而是可持续成长型企业基本的成长结构(见图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