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营企业争相上市真相调查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白领周刊

内容提要:

8月23日,历经四年艰辛,经历了两次资本市场重大改革,三次更换券商之后的华峰氨纶终于成为温州第一家在国内IPO上市的民营企业。温州市常务副市长徐纪平在8月23日华峰氨纶在深交所上市交易的新股挂牌上市仪式上表示,作为温州第一家在资本市场上市的民营企业,华峰氨纶具有里程碑意义。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和发展壮大,已显现出其巨大的市场竞争力。中国民营经济中成长最快的区域之一温州,它们对资本的理解却明显呈现出两个误区。一方面表现得投机性十足。温州资本近年来的声名鹊起一直伴随着炒作之王的形象。温州人炒股票、炒期货、炒房、炒煤、炒油、炒矿,甚至北上京城“炒国企”。而另一方面,温州的很多实业家对资本市场漠不关心。他们当中虽然有着多个行业的隐形冠军,任何人对他们的实力都无法熟视无睹,但温州籍的上市公司却一直是寥寥无几。如今,温州民营企业竟然开始争相要上市,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温州民营企业为何争相上市,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7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事件

      华峰引领温州民企上市潮

      

      温州民企深交所上市。(资料图片)

      2006年8月23日上午9时30分许,深圳证券交易所。随着中小企业板块开市钟声的响起,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温州全流通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首家在国内中小板上市的民营企业。在拥有众多实力雄厚的民企的浙江,上市一直是企业谨慎提及的一个话题。以温州为例,该市拥有规模以上企业5000多家,200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就有419家。然而在之前,却没有一家上市公司。

      从二级市场走势情况来分析,华峰氨纶新股在8月23 日和远光软件等四只新股一同上市,虽然其基本面上并没有太多的看点,但由于在这批新股上市之后出现了一到两周新股上市的空当期,所以华峰氨纶和其他几只新股一样出现了资金踊跃介入、高换手的情况。为此,K线图上已经是连续收出6连阳,6天换手达到244%。一次大盘震荡调整时,华峰氨纶新股还大涨7.678%,成为21家新股当中, 涨幅仅次于保利地产的新股,强势特征比较明显。

      上海现代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北京人文大学客座教授、新华社资深记者朱继东认为,作为国内民营经济发祥地的温州,民营资本实力雄厚,据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介绍,温州散布在全国的资金高达6000亿,在温州本地的资金也达3000亿,温州的民营经济所占比重达99%,华峰氨纶能博得A 股上市头彩颇为不易。一个从生产编织袋起家的温州小作坊,发展到中国最大的氨聚酯产品制造基地,华峰氨纶是温州众多传奇商业故事中的一个。华峰氨纶上市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直接融资。作为有远见的民营企业家,更看重的是通过企业制度变革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集中在劳动密集型领域,只有少数进入技术、资本密集型领域。华峰集团则从劳动密集型进入了技术密集型,这在温州地区甚至在全国企业中间都是先行一步的,也代表着温州地区甚至代表全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记者从当地有关部门了解到,正泰、德力西、森马、庄吉、伟明环保等不少温州民企的上市工作正在准备当中。不仅如此,部分温州民营企业已将目光瞄向了海外。“据我所知,有两家温州民企很快将在新加坡上市。也有一些温州民企准备在美国、英国、中国香港等地交易所上市。”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透露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伍新木教授认为:“温州企业家还需要进行证券市场方面的启蒙教育,毕竟上市有利于公司的规范化和实施‘走出去’战略。”

      “温州首家民营企业上市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直接融资,更重要的是企业制度变革。华峰氨纶上市让我们看到证券市场离温州并不遥远,温州上市将迎来迟来的春天!”温州发改委上市工作处处长陈基义说。

      真相①

      做大冲动

      “华峰氨纶上市是因为和资本市场的结合能够使我们更加快速地成长。”尤小平表示。华峰氨纶副总经理潘基础认为,如何在保持民营企业优势的同时,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是许多民营企业接下来的一项重要课题。上市可以使企业在人才、资源、信息等方面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中,家族企业可以在保持控股地位的同时,通过上市、开放股权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

      一项针对温州企业家的访问调查显示,73%的温州企业家认为上市对于规范企业大有裨益。上市后,企业进入了资本市场的轨道,将有利于资源的流动和重组,这也是温州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点。

      据浙江省金融办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浙江企业(主要是民企)揽得的“壳”资源至少已有8只。这样,到目前为止, 全省在境内外资本市场成功实现“买壳上市”的企业累计已超过20家。

      温州乃至浙江的民营企业何以如此青睐买壳上市?刚刚“尝鲜”的温州华仪集团一位高管表示,该集团准备上市已逾3年,但IPO争过独木桥式的竞争实在过于激烈,过程也十分漫长。相比之下,选择二级市场买壳上市明显宽松得多,一般全过程不会超过半年,而选择到境外证券市场买壳上市,所花的时间更短,成本更低。

      值得称道的是,温州乃至浙江的民营企业入主“壳公司”后,往往能提升上市公司的业绩、人气甚至给其带来“脱胎换骨”式的变化。G白猫刚刚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在新洲集团入主后,今年上半年就一举扭亏为盈,净利润达1839.85万元。

      除了已经确定登陆中小板的4家企业外,浙江富通集团、浙江景兴纸业、 浙江大东南包装已经通过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另外还有16家浙江企业已经把申报材料上报中国证监会,而浙江目前已进入辅导期的公司累计达到了202家。 这样丰厚的后备资源,自然让浙江企业上市憋足了后劲。

      真相②

      资金困局

      温州民资“甲天下”,但当地中小企业叫“融资难”的却并不比其他地方少。各方为解决“融资难”这一难题花费的心思颇多。继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推出浮动利率、引资扩股等一系列改革后,温州又开始论证一种介于民间借贷和正规金融机构之间的社区金融服务组织的可行性。但这并不能真正化解温州民企的资金困局,争相上市自然成为不少企业的第一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