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乡镇工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刍议

作 者:
祝明 

作者简介:
祝明 苏州市乡镇工业局

原文出处:
江南论坛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6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乡镇企业研究

      一、原有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特征

      苏州乡镇工业是农民的创造。改革开放使农民中多年蕴藏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爆发出来,脱贫致富的强烈欲望使他们在苏州农村土地上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但是,农民的小生产意识也在经济发展中时起作用。村自为战、乡自为战,社区经济的束缚使得生产要素的流通和组合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区域;自作老大、自我配套、自成体系导致规模偏小、重复建设、行业趋同。多年以来,苏州乡镇工业走的基本上是一条高负债、高投入、高速度的路子。全市乡镇工业资产总量从“八五”期初的201亿元增加到“八五”期末的890亿元。其中相当部分为负债投入,特别是经济质量提高的速度明显滞后于量态增长的速度。可见,苏州乡镇工业以往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主要依靠投入启动、外延拉动、速度推动为基本特征的,就其本质而言,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表现在目标的确定和考核上,也是偏重总量指标而忽视质量指标。在当时的外部条件下,在乡镇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这也许是一个难以跳跃的阶段,带有一定的必然性,而且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环境中,在苏州乡镇工业现有基础上,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否还能继续奏效呢?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苏州乡镇工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苏州乡镇工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首先是当时相对宽松的宏观环境,为苏州乡镇工业提供了一个有利于量态扩张的外部条件。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加快发展的一系列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开发区建设的优惠政策;二是中央给予地方政府较大的经济自主权;三是有一个较为有利的市场条件;四是生产要素组合有较大的回旋余地。第二,许多基层领导抱着“为官一任,致富一方”的决心,敢于善于抓住外部条件带来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了乡镇工业在引资、投资、用工、分配等方面的灵活性。在“七五”发展的基础上,乡镇工业快速实现了总量的增长,取得了令人注目的辉煌。应该说,“八五”成绩的取得,是苏州乡镇工业在当时条件下的自然选择和成功创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财政、税收、金融、投资和对外经济体制等改革稳步实施,宏观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曾经给苏州乡镇工业发展以重大支持的优惠政策不复存在,而各种社会负担有增无减,宏观调控一系列措施使苏州乡镇工业过去举债投入、外延扩张的做法难以为继;出口退税和进口关税两种税率大幅度降低和紧缺型经济的卖方市场变成了如今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使苏州乡镇工业的产品销售遭遇到国内外的激烈竞争;加之二项资金占用居高不下,均给苏州乡镇工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苏州乡镇工业如要继续发展,必须适应宏观环境的变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与10年前相比,苏州乡镇工业的自身条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资金情况来看,1985年末,全市乡镇工业固定资产净值约为16亿元,定额流动资产约为19亿元,其中自有流动资金7.2亿元。 全部资产负债率约50%,比1995年的资产负债率(帐面数)约低12个百分点。从经营情况看,1985年的销售利润率为7.93%,资金利税率为32.93%, 分别比1995年高4.37个百分点和23.4个百分点。从劳动力价格看,1985年苏州乡镇工业职工人均年工资为840元,不到1995年的1/6。 从土地资源看,为了保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苏州已经划定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对于人均耕地只有8分的苏州而言,土地资源用于非农投入已十分困难。 同时,苏州农村本地的劳动力资源已不富裕,加上保护生态环境对工业发展的限制,苏州乡镇工业原有经济增长方式确实难以为继。而苏州乡镇工业担负着促进农村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重任,必须提高和发展;苏州乡镇工业又不可能再走原来的发展路子,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就现实紧迫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三、努力推进苏州乡镇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机制

      深化改革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推动力。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和集体资产经营方式的创新,采取劳动分配、资金分红、增值奖励等办法,达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现实一致性,从而解决投资主体单一造成的高负债、少监督和有人有能力对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负责的问题。改革的另一个任务是调整政企关系,通过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定位实施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形成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企业运行机制,提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自觉性。

      2、以科技进步为主攻方向,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一是通过全员轮训、中长期培训、引进人才以及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来提高干部、职工的素质,特别要注意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二是努力通过现有设备的改造和更新来提高装备水平;三是通过开发新品种、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款式来发展新产品,同时注意吸引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帮助,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科技进步的着眼点通过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3、加大改造和改组的力度, 加快调整结构和发展规模经营的步伐

      改造和改组要突出四个重点,即:高新技术、优势行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也就是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提高优势行业、壮大优势企业、扩大优势产品来调整结构和发展规模经济。在重视有形资产投入的同时,注重无形资产的投入和培育,努力发挥无形资产的效用。如名企业、名商标、名产品的培育以及对知名度的开发利用。此外,要注意发挥专业市场的作用,以流通为纽带,以市场为载体,通过信息导向和社会化协作,使简单产品的小生产捏成拳头,形成群体规模优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