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顺思路,强化发展是硬道理的意识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十几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任务也极其繁重而艰苦。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城乡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前途。要大力发展。这说明了国家鼓励发展集体经济的决心和力度,为乡企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我们认识到二次创业是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通过提高全员素质,增大产品的技术含量,使产品上档次、企业上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迅速得到增长的过程。也就是说,二次创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高科技产业为主体,以企业现代化、国际化为目标的创业新阶段。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想再造辉煌,就必须看到发展的机遇,理顺发展的思路。为此,我们津海在二次创业中确立了“四海为家、综合开发、效益为本、以质取胜”的经营方略和“振奋精神、创造机遇、重才重质、守法守信、依靠科技、精严管理、稳定一产、完善二产、开发三产、协调发展”的整体思路,牢牢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 二、更新观念,在二次创业中认真做好“两个转变”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要积极推行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为我们乡企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我们乡镇企业必须认识自我、敢于走出自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责任心,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危机感”,弘扬“拼搏务实”的津海精神,树立大发展意识,让员工明白二次创业与一次创业的区别在于:一是创业的目标不同。一次创业的目标主要是:苦干、实干加敢于求生存,就是解决吃饭问题,使事业站住脚跟;二次创业的目标应该是实干、巧干加智能求发展,就是通过科学管理、规模经营,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壮大。二是创业的环境不同。一次创业时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间有较大的市场缝隙,外企没有大举进入,乡企发展有着政策上的倾斜,发展的机会较多;二次创业乡企没有太多的优势,有的是激烈的竞争。三是产品结构不同。一次创业时的产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粗加工为主,二次创业基于竞争的需要,必须向技术、智能密集型转换,抢占国内外市场。四是生产规模不同。一次创业时“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在市场经济的初期显示了一定的活力,二次创业时生产必须批量化、规模化,才能抗风浪,因此,搞好二次创业是我们乡企真正步入现代化、国际化的一个必然阶段,也是我们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向集约型迈进的过程。 三、明晰产权,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二次创业中,怎样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关切度?(“关切度”就是指一个领导或一个员工对自己企业、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关心程度。)我们认为,一要靠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二要靠对事业的责任心;三要靠岗位管理的约束,全面推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四要靠有效的监督机制,更重要的是要靠自有资产的约束。资产约束仅靠单纯的股份量化是不可能解决的,因为现有集体企业的资产不可能全部量化到每个人,同样,也没有更多的人能够买得起大量的股份。所以现在较为可行的办法是想方设法将个人的资产通过多种形式注入到企业,变死钱为活钱,变小钱为大钱,也就是变存量资产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产,有效地运作好企业的资本经营。企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采取有限责任(资本)承担的办法,将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自身的资产联系起来,形成对企业的关切度等于对个人资产的关切度,真正做到以厂为家,把自己看作是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解决全体员工关切度的问题。这样一来,全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会在无形中自觉提高。同时,我们还按照《公司法》的要求,积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依据产权理论,强调资本经营,工厂制及时变更为公司制,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1995年,我们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已分类晋升为6个市级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将有一定规模和潜力的企业, 以股份合作形式为主,进行企业改制,明确产权,一步到位,同时把小、微、亏企业通过不同方式转出去。在企业之间展开了二次创业“十比十看”活动。即:比精神,看贡献;比开拓,看发展;比请贤,看素质;比管理,看增收;比质量,看信誉;比技改,看水平;比销售,看回款;比经营,看效益;比节约,看降耗;比守法,看文明。十比十看谁夺魁,年终实效来比美。团结勤奋创大业,拼搏务实争光辉。产权制度的改革,增加了全员的危机感,提高了全员的关切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正成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动力源。 四、调整结构,营造企业发展的新环境 一次创业时,我们面临的是发育不全的市场,市场生存的空间较大,经济发展的社会化程度不太高,能人经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国家又有政策的倾斜,使我们有了较快的发展。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结合实际作出新的选择。 ——调整产业结构。二次创业中,必须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增添发展后劲。我们津海1994年底就提出了发展农业要走“种、养、加”相结合的路子,把科技兴企的经验有效地运用到农业生产当中,走农业商业化的路子。发展高科技方面,我们已在北京、天津、石家庄分别建立了高科技公司,主要开发多媒体电脑和电子网络工程等。使科、工、农、贸一体化,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