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镇企业技术改造的途径与目标

作 者:

作者简介:
茆越成 浙江金鹤集团总经理

原文出处:
学习与思考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6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时下有一种说法,叫做:“企业不搞技改是等死,搞了技改是找死。”依我之见,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技术改造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我们乡镇企业靠“三老”起家,在装备和技术方面,先天不足,没有优势可言,如果再不加紧技术改造,那么,毫无疑问的肯定“等死”。至于搞技改是找“死”,则未必。试想,乡镇企业要不是这几年的技术改造能有现在的规模和水平吗?实践证明,只要技改的思路正确,准能促进企业扩大规模,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应当指出,现在乡镇企业搞技术改造的思路有待进一步理顺,在具体操作上有失偏颇。有的满足于技术设备的先进性,不惜重金从国外引进先进设备,忽视了技术改造的经济性和投入的回报率;有的在技改项目投资上,总想一口吃个胖子,期望值太高,不注意量入为出,造成“半拉子”工程;有的在搞技改时,顾此失彼,市场衔接差,管理不配套,使技改未能挥出最佳效应。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都是导致技术改造不甚理想的症结所在。为此,我们要使技改真正达到预期目的,必须切实把好这样几个环节:

      一、技术改造要与优化资源配置有机结合。这既是企业技改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技改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从当前的现实情况看,加紧企业的技术改造,最棘手的问题是资金。在国家继续实行适度从紧信贷政策的情况下,寄希望于完全靠银行贷款来解决已不现实。必须另辟蹊径,把立足点放在内部挖潜上,而把企业的改造和改组有机结合起来,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具体做法上通常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以产品市场前景好的优势企业为依托,组建企业集团,或采取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的办法,把优势企业的扩张需求与消化吸收劣势企业的闲置资产结合起来,进而盘活闲置资产,实现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在不增加投入的前提下,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效益;另一种形式是采取将现有劣势企业或闲置资产出租、出卖等办法,把实物资产变成货币,再用这部分资金用来扶持优势企业搞技术改造,实现一定范围内价值形态资产的重组,促进资金结构和资本规模的升级。从近几年一些企业搞技改的实践来看,这是一条不需要太多资金外援,而且又能迅速见效的好路子,值得大力提倡。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有利于拓宽企业技改的融资渠道;二是有利于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

      二、技术改造应与科学的管理手段相配套。管理是一种没有投资风险的生产力。管理的好差,事关企业的兴衰,也关系到企业技术改造能否发挥出应有的效应。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引进的先进设备和先进工艺,必须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进行管理,以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协调各个生产经营环节,使技改项目在企业系统的最佳运行中成为新的生长点,不然的话,即使设备和工艺是先进的,由于管理手段滞后,也是难以发挥其应有效益的。有的企业因管理不善,险象环生,造成很大浪费。这类例子不胜枚举。善决策、懂经营、会管理这三条,应当成为每个厂长经理必须具备的基本功,缺一不可。管理作为无形资产,没有投资风险的生产力,也是企业的进行技术改造中忽视不得、且必须抓好的重要环节。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造成热心技改有功、严格管理光荣的良好氛围,努力改变目前一些企业重投入、轻管理的现象。作为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考核一个企业的规模和档次时,不仅要看现代化装备水平,而且还要看科学管理水平,同时应当把精通管理作为衡量厂长经理称职不称职的一条标准,加强检查督促,激发其抓管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厂长经理则应把管理工作自觉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常抓不懈,务必实效。

      三、技术改造坚持与智力开发双管齐下。处在高新技术已被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今天,乡镇企业能否再创辉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水平的提高,为此,一方面要切实加大硬件投入,逐步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双管齐下,不可偏废。大家知道,乡镇企业原先的设备大都比较简陋,“鸟枪”再不换“炮”,设备再不更新,是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的。我们长兴县三家水泥集团公司的变迁足以说明了这一点。早几年,由于设备陈旧,能耗大,成本高,水泥标号低下,几乎无利可图,近几年,建起了机立窑,有的甚至采用了电脑控制系统,企业规模大了,产品质量高了,能耗也降了下来,一举成为县里的龙头企业、利税大户。但是,仅仅满足于硬件建设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先进的机器设备要靠人去操作,况且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要知道,我们乡镇企业职工基本是由农民转化而来的,经过十几年的生产经营实践的锻炼,操作的熟练程度虽然已有所提高,但从整个职工队伍的素质来看,离现代工业对产业工人的要求,差距还相当大。就拿我们集团公司来说吧,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职工还不到15%。这些“泥腿子”工人吃苦精神很强,干力气活没二话可说,但碰到技术性很强的活儿,只好甘拜下风。鉴于此,作为一个企业在抓技术改造的同时,务必高度重视智力的投资和开发。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企业面临的挑战是全方位的,能否再展雄风,关键在人的素质,在于厂长经理的决策水平和治厂能力,在于职工的操作技能和文化素质。加强对企业职工的培养,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既是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需要,也是企业再次创业的需要。至于培训的方式,则应因厂而宜,灵活多样,有的可以把优秀骨干选送到大专院校学习深造;有的可以组织干部职工参加电大函授;有的还可以采取办短期轮训班等等,总之,要切实把人才培养作为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来抓。

      四、技术改造应以谋求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企业在技改时,要考虑来自市场规律和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制约因素,力求二者的统一。在这里,有两点是必须考虑的。一是要考虑产品市场辐射能力。有的产品市场辐射能力强。其辐身范围可以覆盖国际国内的市场,如机电、精细化工等,对于这些产品的技改项目,要力争上规模、上档次,凭借雄厚的实力占领市场制高点。而有的产品,市场辐射功能相对来说要狭窄一些,呈现出区域性的特征,对于这类产品的技改项目,在规模和档次上,则应掌握一个度,标准是适应区域性市场的需求,在产品边际成本处于逆增阶段,使产量达到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水平,以谋求利润的最大化。从以往我们一些企业的实践来看,市场前景不大的产品,如果盲目上马,超出了区域市场范围内的需求极限,就会造成资源浪费,使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出现负效益。二是要考虑技改的市场多样化、个性化和瞬息万变的特点,开展专业化、社会化的分工合作,努力适应现代化生产规律,尤其要减少那些不增加终极产品的生产环节,防止出现产品大量积压,影响资金周转,只有切实消除和克服各种有碍因素,才能获取技改投入的最高回报率。此外,根据经济运行一般规律,在项目实施中,要注重资金使用的时效性,对各种生产要素,按效益原则,分类排队,该在某一时点上投资的,做到既不提前也不推后,把机会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