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认为,合作制小农场是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作制、股份制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农业发展的新形式,在具体运作中则表现为农业和工业结合的“双轨制”。它能较好地解决农业发展工业化、集约化、市场化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合作制小农场产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提出了建立合作制小农场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合作制小农场的构想模式 合作制小农场是在土地家庭承包制基础上,为解决农业更广泛使用机械化,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兴修水利、农田基本建设以及富余劳动力出路等问题,以适应农业工业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几个家庭联合起来,互助合作经营的小型农场。 合作制小农场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保留土地家庭承包制,土地不入股。 家庭承包制的最大优点就是把经营和收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对土地经营的积极性。在合作制小农场里,土地经营仍保留家庭承包制,也就保留了家庭承包制的这一根本优点。由于土地不入股,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这也使合作制小农场从根本上有别于以前的合作社,更不同于人民公社,这就避免了“大锅饭”的弊端。 之所以保留土地家庭承包制,除了以上的原因外,还因为目前搞土地入股的条件尚不成熟,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农民的思想状况都没有达到要彻底抛弃家庭承包制的程度。 2.土地经营上家庭之间互助合作。 合作制小农场是几个家庭的自愿联合,一般保持在5—10 户之间为宜。平日里每个家庭经营自家的土地,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联合起来,互助合作,解决单个家庭所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家庭之间的互助合作,可以通过“换工”的形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支付工钱的形式或其他的形式来实现。 3.土地集中成大块。 原先生产队在以人口划分土地时,为尽可能公平,把优等地、中等地、劣等地都分别按人口分割成条块,这就造成土地的细分和经营规模的狭小。这种状况造成:(1)不利于兴修水利;(2)不利于机械化操作;(3)难以形成规模经济,难以得取规模效益。 合作制小农场里所有家庭的土地尽可能集中成大块田,形成规模经营和规模经济。大块田可以使几个家庭联合兴修水利——打机井、修渠挖沟、引水灌溉、抗旱排涝,以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型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等得以使用,以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水平;也为大面积种植一些需高投入的经济作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如果园、棉田、塑料大棚蔬菜……),因为大面积的种植更便于管理,也更便于资本的投入。 4.股份制经济。 合作制小农场实行股份制经济。土地不入股,但在固定资本的投入和办小工厂等经济活动中实行的是股份制,即以家庭为单位集资入股,按股金的多少分担风险和享有国定资本的使用以及分配经济收益。股份制主要在下列各项上具体实现: (1)购买大中小型先进的机器。 几个家庭集资购买大中型先进的机器,解决了单个家庭资金不足的问题。由于机器是农场里各个家庭共同使用,利用率等加速了资本周转速度,减少了无形磨损,具体到各个家庭是低投入(相对于以前每个家庭都需购齐小农机而言),高收益。更主要的是,大中小型先进的农业机器的广泛使用,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代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 (2)农田大的基本建设和设施。 农田大的基本建设和设施有:打机井、扒沟、修渠、挖塘、筑路……,这些不仅在劳动力的投入上是单个家庭所不能及的,就是在经济投入上单位家庭也很难独立完成,所以在小农场里这类活动,在劳动力投入上实行合作制,在经济投入上实行股份制。 (3)办小工厂。合作制小农场不仅是农业经营上的合作制、 经济上的股份制,实际上也是中国农业向工业化过渡的一种必要形式。首先,在合作制小农场里,由于大中小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和更多人之间的集体合作,无疑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也必然造成劳动使用的节约,使剩余劳动力增多。这些剩余劳动力必然要寻找新的出路。如果仍任其流向城市,一方面造成城市就业更加困难,城市剩余人口的增多,更会造成城市各方面管理的混乱和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不利于农业自身的发展,因为外流的大都是壮劳动力和有文化的知识青年,留在农村的大都是老弱病残,长此下去,将会进一步造成农业劳动力素质的下降,从根本上危及农业自身的发展。其次,合作制小农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规模经营、规模效益的提高,也必将使农民收入大大提高。剩余的钱也要寻找出路。如果任资金外流,农村资金积累不足,必将使农业的发展成为无源之水。因而,要想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剩余资金留在农村,只有走农村工业化的道路。实际上,剩余劳动力和剩余资金的存在,客观上为合作制小农场办小工厂创造了客观条件。“小农场里办小工厂”,这是“双轨制”,把农业和工业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些农场里的小工厂,可以把各种农产品直接加工成各种商品,比如:粉丝、麻油、罐头、净菜以及面包、面条等各种食品。也可以生产一些非农产品,如:手编工艺品,地方特色较浓的日用品、装饰品,工业原件,农用小工具等等。这些商品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必将刺激农业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也会给农民带来更大的收入,再反哺到农业中去。更主要的是,它使得我们一直酝酿的农业“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由设想变为现实。合作制小农场里办小工厂,资金来源仍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股份制,工人来源除小农场里剩余劳动力外,也可招聘外来人员。从以上对合作制小农场构想模式的描述可以看出,合作制小农场是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作制、股份制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形式,在具体运作中,则表现为农业和工业结合的“双轨制”。它较好地解决了农业发展工业化、集约化、市场化的形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