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们从淮安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发动个体大户与乡镇企业嫁接联办,承包、租赁或购买乡镇集体企业,把培植农村新型的合作企业作为繁荣农村经济的战略举措,推动了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1995年,全市乡镇工业实现产值31.8亿元,比“七五”末增长5.3倍,比1994年增长37.4%,全市乡村两级工业实现产值21.7亿元,利税20763万元,比1994年增长70.8%和94.8%, 其中大户与集体联办的新型合作企业实现产值17.8亿元,利税17625万元, 分别占乡村工业的82%和84.9%。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解放思想,统一认识,走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之路 我市乡镇企业起步于80年代中、后期。当时,借助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我们集中财力兴办了一批集体企业。1989年以后,国家对银行信贷持续实行紧缩政策,再加上主、客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市乡镇企业受到严重挫伤。有的是半拉子工程,有的土建和设备上去了却一天没有生产;已经投产的企业,效益不高,亏损严重。据统计,1991年全市共有乡办企业310家,实际亏损的约占二分之一。1992年, 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我市乡镇企业加快了改革的步伐,特别是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市各乡镇出现了一些能人大户承包或租赁乡镇集体企业。这种情况,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极大兴趣和高度重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些个体工业大户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他们不但有钱,而且有经营门路。大户与集体联办的合作企业,几乎都是年年翻番,出现超常规的高速高效发展。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迪:利用大户的资金实力和经营门路嫁接乡村工业,大办合作企业,可以推动乡镇企业快速高效地发展。并通过大力宣传党的现行政策,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文件,组织乡镇干部观摩大户企业等措施统一起认识。在提高认识基础上,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走大户带动,发展农村新型合作企业的路子,并产生了很好的整体效应。 二、因势利导,强化措施,行培植农村新型合作企业之举 近几年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大户与集体联办合作企业不能停留在自发阶段,必须抓住机遇,因势利导。一抓组织领导。市里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市委主要领导和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正、副组长,各乡镇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指导兴办农村新型合作企业,研究协调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抓政治鼓励。我们十分重视对合作企业贡献突出的大户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利用“一报两台”报道他们的先进事迹,录制反映他们贡献与业绩的纪录片《追风逐云拓星天》,在城乡巡回播放。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共表彰这些大户为优秀企业家85人,合作企业为明星企业46个。对这些人,市委、市政府不仅颁发荣誉证书,而且为其披红戴花,让他们坐主席台。三抓政策激励。为激励大户与集体联办合作企业,我们制订了一系列配套的优惠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激励效果。在投资方面,我们坚持谁投入,谁受益,产权归谁所有的原则,同时,对新上项目一次性投入较大的,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在土地使用方面,凡大户与集体联办合作企业,所需用地与新办乡镇集体企业一样对待。在税收方面,一方面给予优惠,一方面加以鼓励。另外,在大户子女入托入学方面也给予照顾。 四抓保驾护航。我们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在搞好各方面服务的同时,着重为其顺利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和乱罚款的“三乱”行为。二是为大户提供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治安保障。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有效地加快了农村新型合作企业的发展。就其合作企业的形式来说,主要有以下四种: 1、大户控股型。就是大户投入相当数量的资金,集体出土地、 出厂房、出设备或部分资金、大户控股成为企业的法人代表,负责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目前这种形式在我市比较普遍。全市1045家合作企业中,有586家是大户控股型,占56%。建淮乡大户孙兆宝1994 年与乡联办宝建传动机械厂,该厂总投入462万元,他自己一人就投入了350万元。目前该企业产销两旺,所生产的7大系列、1100多种产品畅销上海、 南京等二十多个大中城市。 2、大户租赁型。就是将乡村亏损集体企业租赁给大户经营。 朱桥镇铜材厂在1989 年已濒临倒闭, 个体大户徐汝坤租赁了该企业后投资150万元,生产电热器配件,经过六年的艰苦创业、如今该厂拥有310万元资产,生产的8大系列、1260多种型号的产品,不仅畅销国内, 还出口到7个国家和地区。1994年他出资376万元与镇集体创办汇丰电缆厂(总投资626万),预计今年该厂销售收入可达3000万元。 3、大户联合型。就是由三个以上大户联合起来兴办企业, 以形成生产规模。如泾口乡日晖铝粉厂,就是由16户从事炼铝业的个体大户联合组成的。自从联合起来以后便很快出现了1+1>2的显著效果。 现在他们不仅能大规模地进行铝粉冶炼,而且还先后办起了金属颜料厂、压铸总厂等深加工企业,使铝粉厂成了苏北同行中的佼佼者。1995年这个厂实现产值3055万元,利税473.6万元。 4、外引内联型。就是指利用我市的优惠政策, 将外地的能人大户,或外地的资金、设备等引到我市来兴办工业企业。这是发展乡镇企业横向、外向联系的一种好形式。目前,这种形式已有20多家。 三、典型引路,整体推进,展我市乡镇企业腾飞之翅 为加速新型合作企业的发展,几年来,我们先后树立了一批大户领办乡村工业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辐射和带头作用,从而给乡镇企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是拓宽了乡镇企业的投资渠道。我市乡镇企业起步晚、规模小、效益也不怎么高。从历史角度看我市乡镇企业仍然处在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这种原始积累始终制约并决定着整个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几年来,我们面临的资金困扰十分严重,这种困扰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是国家银行贷款远远满足不了乡镇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其次是农村集体财力薄弱,对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只能是杯水车薪;再次是乡镇企业自身造血功能不足,亏损面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大户投资入股、参与乡村工业,实实在在地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资金渠道。“八五”期间,我市乡村工业投入3.85亿元,其中大户投资高达2.05亿元,占整个投入的53.2%。1995年,我市银行储蓄总量达8.5亿元,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集中在大户手中,这说明大户的投资潜力很大。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引导,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投资积极性,让他们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保持合作企业的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