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经济增长目标模式的可能选择

——锡山市经济增长综合因素的系统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唐建荣 无锡市轻工业大学经贸系

原文出处:
江苏统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6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经济增长是经济空间中劳动、资本、技术诸生产要素共振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综合因素分析实质上即是各生产要素作用效果的合理界定和归集的过程,其核心即是技术进步增长率(或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测定。

      一、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测定。

      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就是生产力。从质与量的不同角度去划分,生产力可以分为二部分:一部分是体现在生产力基本要素数量方面的能力,即劳动和资本等生产投入要素的数量作用能力;另一部分是体现在生产力高层次综合要素质量方面的能力,它是社会生产力构成要素的凝聚能力和挥发能力,是生产各要素“一种不以它的一定量为转移的扩张能力”或者说是排斥了生产投入要素数量因素作用的质的扩张能力,这种能力即是综合要素生产率。 西方国家多采用TFP( Total

      FactorProductivity)指标来反映或归集这种生产要素的质量作用能力。

      长期的、持续的经济增长只能来源于技术进步。尽管技术进步始终是融合、渗透在社会生产力诸要素之中的,但大量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可以通过理论抽象和要素分离得到具体说明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函数是备受推崇并行之有效的二种测定方法,其数学模型分别为:

      

      式中:A表示科技进步,a为科技进步增长率

      Y表示产出量α为资本弹性系数

      K表示资本量β为劳动弹性系数

      L表示劳动量α+β=1,即规模报酬不变

      显然,Y、K、L及其增量都可以直接从统计资料中收集整理获得, 而参数值一般可以通过下列方法估计得到:

      1、经验法。 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总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不同国家或不同行业的α、β虽不尽相同,但资本的产出弹性大体都在0.2-0.4范围内波动。 劳动的产出弹性在0.8-0.6之间波动。在规模收益不变条件下,α取0.2-0.3,β取0.8-0.7较为适宜。

      2、分配法。这是假设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 采用某种经济比例关系来估算资金和劳动的产出弹性的方法。《新鲍尔格雷乌政治经济学辞典》建议参照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来确定β。

      3、回归法。 在“规模报酬不变”(资金和劳动的投入量与产出量按同等速度增长)即α+β=1的假设下,索洛函数可变形为:

      △Y/Y-△L/L=△A/A+a(△K/K-△L/L)

      设:△Y/Y-△L/L=Y',△K/K-△L/L=X'

      则:Y'=a+αX'

      这就是对α和β进行估计的回归模型。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有:

      

      笔者在锡山市经济增长综合要素分析时即采用了这种估计法。

      二、经济增长综合因素系统分析

      借助于索洛的增长速度方程,我们对锡山市改革开放以来的综合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其基本步骤如下:

      1、核算经济增长率(△Y/Y)、资金投入增长率(△K/K )和劳动投入增长率(△L/L)。本文用剔除价格因素后的工业总产值资料表示经济增长速度;资金投入增长率则由年末固定资产净值和定额流动资金年平均余额推算获得;劳动投入增长率用口径一致的职工平均人数增长率表示。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资料来源:1981-1994年《锡山市统计年鉴》1994、1995年《无锡市统计年鉴》)

      2、估计资金和劳动产出弹性系数。 由索洛增长速度方程数学模型y=a+αk+β1的变形式y'=a+αx'及时间数列资料(表1),易估计得到参数α、a的值为:

      

      3、推算技术进步速度a。根据索洛余值增长方程Y=a+αk+β1,用倒推方法可推算得到各年的技术进步速度为:a=Y-αk-β1(见表1)。

      4、计算各综合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科技进步贡献率E[,A]、资金投入贡献率E[,K]和劳动投入贡献率E[,L]值的计算表达式为:

      E[,A]=(Y-αK-βL)/Y×100%

      E[,K]=αK/Y×100%

      E[,L]=βL/Y×100%

      计算结果数据表明,锡山市经济增长过程中各综合要素的影响是不均匀的。在所分析的15年间,锡山市技术进步年均速度为7.73%,技术进步对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平均只有15.26%, 而资金投入的增加对总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68.47%, 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27%。从总体来看,改革开放的十五年里, 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贡献率最高)是在科技进步因素和资金投入因素交替进行的,科技进步因素和资金投入因素交替决定影响呈反向的周期波动,科技进步作用的波谷正是资金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峰值。改革前期由于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比较稳健,各种经济关系比较协调,故而经济稳定。1983年和1984年技术进步贡献率都在50%左右,已相当于日本 1953 -1971年55.16%的水平。 1984 年投资开始失控, 经济运行不断升温。1987、1988二年急于求成,盲目追求高速度,投资结构既不合理,资金配置亦不经济,由于消费需求增长率高于投资需求,导致消费投资双膨胀,供给与需求缺口不断扩大。经济过热的负效应即是1989年技术进步速度的急剧下降,技术进步贡献出现负值,Ea达到-54%之多,为1981年来的最低点;而资金投入贡献却呈扩张态势,达146.7 %。 1990 、1991年急于求成思想得到抑制,经济进入复苏阶段,1992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改革以来的最大值64.7%。由此可见,锡山市工业经济增长呈明显时期特征,即1980-1985年、1985-1989年以及1990-1992年等数个时期,而各时期经济增长综合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锡山市经济增长仍然沿袭了一种以速度和数量增长为中心,以粗放经营和外延扩大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高速增长主要还是靠高投入、高消耗来支撑的。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业已成为现阶段经济现代化的障碍并制约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