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突出地强调两个具有全局性发展战略意义的根本转变,这将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加趋于成熟和完善。去年以来,我们徐州市委、市政府在加大力度提高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争创名牌的过程中,结合徐州自身实际,走出一条“经营机制转换,规模经济发展”的路子,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打下了基础。 近几年来,我市乡镇企业发展的一些难点问题仍然围绕着企业。比如,普遍存在的政企不分、产权模糊,监督和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政府部门下大气力,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大胆探索一套适应现代化乡企自我发展运行的独特经营管理机制,推进乡镇企业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竞争力,为实现乡企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创造出一宽松的外部条件。 那么,如何处理好这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再造乡镇企业的新优势,真正达到提高乡镇企业的自身素质和水平,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并通过这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来保证和巩固经济体制的改革成果呢?去年以来,我市把加快发展规模经济、争创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作为实现两个转变发展战略来抓,着重抓了两方面的工作: 首先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选准突破口,迅速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我市农副产品、矿产、劳动力资源都比较丰富,资源开发的潜力很大。但如何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紧紧抓住经济效益这个中心,把资源优势向高层次和深度开发,我们坚持了“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提高”。集中力量上一批“高、大、新、外”项目,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加快现有企业改组、改制、改造,促其上规模、上水平、快发展。我市铜山县有着发展建材业的独特条件。县里抓住发展的好时机,对全县40多家水泥企业的规模生产一扩再扩,使其年产量可达400万吨,年实现产值9亿元。他们还抓住县粮食系统维维集团为龙头,组织社会化大生产,形成一个实力雄厚、产销一体的企业集团,到目前,已拥有豆奶粉生产线46条,其中乡镇企业38条全年为集团生产豆奶粉3万余吨。销售收入达4亿元。今年第一季度仅邳州市投资额在 5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达11个,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基建项目达13个。 通过向资源高层次和深度开发,精心增植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我市不仅缓解了经济基础薄弱、困难较多的企业资金吃紧的局面,而且通过这一形式,加快乡企规模经济发展优势,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础,建立在扩大经济总量,加大有效投入,依靠外延求发展上,真正做到在发展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新沂市新安乡,从收蚕桑转化为茧丝绸生产,先后与吴江盛泽协作,扩大再生产,经过几年的努力,新安乡的经济实力、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在大幅度提高,去年,这个乡以丝织厂为龙头,把13个企业组合在一起,建立了群冠丝绸集团,初步形成了缫丝、机织、绢纺、印染、服装一条龙的茧丝绸生产体系。实现工业产值1.3亿元,利税1000万元。到目前,全市乡镇企业集团有32个, 占全市企业集团半数以上,还拥有铜山县利国,贾汪区白集、建平三家部级集团,去年完成工业产值达30多亿元,已占乡镇工业总产值20%。 实践证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国家正逐步向基础工业、农业经济开发倾斜。这为以地方资源为依托的乡镇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要真正转变乡镇企业增长方式,就必须结合乡镇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把两个转变落到实处,只有这样,乡镇企业的发展才能“提速超车”步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