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政府在乡镇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乡镇企业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6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它的发展,得益于党和政府的改革开放政策,靠的是亿万农民的多样化创造。而这些,都是和农村社区政府的作用紧密相联的。(农村社区政府在这里是指乡镇村的党政经组织合一的权力实体。村虽不是一级政府,但由于它履行了部分社区政府的职能,故将其归于社区政府的范畴)。

      一、问题的提出:对东部乡镇企业转制中的说法和中西部的“书记工程”

      乡镇企业发展到今天,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内部需要改革,各地都有一些成功的探索。在改革中对东部有一种说法,社区集体企业产权不清,成为社区政府所有企业,缺乏竞争力。改革设计是让企业脱离社区政府,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但实践中又行不通,有的发达地区农村社区党政企合一领导交叉任职现象进一步强化。而在乡镇企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内在冲动已演变成强烈的行政推动,有的地方甚至实施“书记工程”,层层“一把手”抓,直接督促,抓重点乡镇和村,而乡镇和部分村的领导,更是“一把手”到处觅项目、集资金、找技术,组织实施发展集体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三资企业。

      笔者无意对上述较为普遍的现象褒贬,但从中可以看出:乡镇企业特别是乡镇集体企业,有较强的社区属性,农村社区政府在发展乡镇企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完全不同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从这个现实出发,来研究乡镇企业的社区性,来探讨社区政府的地位和作用,兴利除弊,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而不是用西方经济学某一派的理论,去套乡镇企业,“完全排他性产权”现阶段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农村社区经济现实。西方经济学解释不了80年代中国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也不可能为跨世纪的乡镇企业开出什么灵丹妙药。乡镇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答案,还要从中国的实践中去寻找、归纳和总结。

      二、实践的描绘:80年代至今,从中央到地方,层层放大的发展乡镇企业行政推动,加上经济利益的刺激,使社区政府成为发展乡镇企业的直接决策者和操作人,“四个轮子一齐转”使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一)行政领导推动,各级政府为繁荣农村经济,给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领导保证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十几年的乡镇企业发展,虽有过几次波折,但中央政府还是一贯重视乡镇企业发展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继续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繁荣农村经济的战略重点。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发展乡镇企业的劲头经久不衰。四川省提出,不管七说八说,发展仍是第一说;安徽省把地方主要领导抓乡镇企业发展称为称职的、合格的领导;河南省旗帜鲜明支持干的,批评看的,处理捣蛋的。许多省每年召开高规格、大规模的会议,优惠政策,奖励办法层层出台,站队排位的各种激励接踵而来,这些最终都放大传递到社区政府。使其筹划经济发展时,希望、规划大都围绕乡镇企业展开。

      (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市场取向的改革使社区政府成为投资主体。纯粹的市场经济,投资主体是私人企业,计划经济的投资主体是中央政府。80年代我国市场取向的改革,当时称之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私人企业的投资还十分微弱,社区政府的投资主体功能应运而生。

      当时人民公社刚刚解体,社区新增的财政性支出主要靠工副业取得;这是对社区政府的利益诱导。先发展先致富地区的经验,引发出上级政府的重视和行政推动,使更多的社区政府成为发展乡镇企业的特殊组织决策者和操作人。

      社区政府对内用经济和行政的手段配置资源,对外利用政治信誉和经济手段吸引人才、技术,筹措资金。提供各种各样的规范或不那么规范的经济优惠和政治保护。乡镇集体企业由乡镇政府从本社区精英中挑选经营者,村办企业则往往由村党支部的领导兼任,社区领袖们成为直接经营者。当某一企业市场前景看好时,社区政府一般会利用各种手段尽快配置资源,迅速扩大生产能力,抢占市场份额。而某一企业经营不善时,由于社区自身财力的限制,不可能维持其赔本的买卖。在社区内部,乡镇企业形成了优胜劣汰的机制。

      社区政府兴办乡镇企业,可以说是社区目标与企业目标并存,企业目标是为社区目标服务的,为的是形成新的财源发展各项事业,增加新的就业机会。社区政府对乡镇企业家的激励,除了物质利益外,还有社区成就感和社会地位。如创利润多少可以坐什么车,给什么荣誉称号乃至副镇级的头衔,进入社区领袖层。形成了社区领袖经营企业,企业经营者进入社区领袖层的交叉。

      乡镇企业从创办始,就是面向市场的。乡镇村集体企业属社区政府,社区政府有企业经营者的选拔权和利润分配投资权,企业自身则享有充分的产供销自主权、内部管理权,运行是分散决策和市场调节。

      有人将上述这种由社区政府为投资主体的农村工业化称之为“工业化的组织模式”,而将投资主体为个人和私营企业的农村工业化称之为“工业化的市场模式”。现实中除苏南和温州可以说是这两种模式的典型外,其他地方“模式”则不那么明显。苏南和温州进入90年代后,也正在走向融合,前者个体私营经济也有发展,后者出现了股份合作。现在社区政府大都奉行“四个轮子一齐转,哪个转的快就让哪个先转”的指导思想。本社区的个体私营企业发展,不仅是社区政府的政绩,也给社区带来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社区政府主导下的“四个轮子”,转出了80年代乡镇企业的高速增长和“八五”期间的发展提高。 乡镇村骨干企业是集体企业。 1995年全国工业增加值的44%,全国出口总额的34%,全国税收的25%来自乡镇企业。全国乡镇村集体企业就业职工占乡镇企业全部职工的47.1%,创造的营业收入占乡镇企业总营业收入的56.1%。正是由于乡镇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邓小平同志把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和政权,一起并称为我国的三大优势。江泽民同志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称为中国农民的两个伟大创造。认为发展乡镇企业,对农村的建设是一项带有革命性的改革。李鹏总理赞誉乡镇企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