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乡镇企业的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石忆邵,男,32岁,副教授 同济大学房地产与测量系,上海200092

原文出处:
地域研究与开发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6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提要 论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创新、发育市场、空间集聚、规模经营与宏观调控对乡镇企业发展的影响和政策取向。

      关键词 乡镇企业;市场经济;产权制度创新;发育市场;空间集聚;规模经营;宏观调控

      中图分类号 F276.3

      中国的乡镇企业一般指在农业社区和城市郊区农民所创办的非国有制企业,它们的经营活动涉及到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部门,但主要从事农村非农产业活动。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的乡镇企业并不是改革之后才萌生和成长起来的,其前身社队企业早在50年代后期就出现了。由于受资源动员的行政性和发展的社区性的约束,自其产生后的20余年中,经历了极为曲折和缓慢的发展过程,短暂的繁荣和快速的衰落交织于途。只有到了1978年以后,社队企业的发展才出现了真正的转机。当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社队企业要有一个大发展”。1979 年7月,国务院又颁发了《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对社队企业发展方针、经营范围、所有制性质、资金来源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此后,社队企业才逐步突破“三就地”原则的束缚,由“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依附型产业转变为独立于农业之外的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一个农村工业化浪潮已在全新的基础上蓬勃兴起〔1〕。

      1984年,社队企业改名为乡镇企业,以此为新的起点,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历史时期。无论是从形式到内容,从速度到规模,还是从经济效益到社会效益,乡镇企业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业商品化和城乡一体化,促进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乡镇企业仍然处在脱胎于农村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初始发展阶段,带有强烈的自发色彩,缺乏必要的宏观调控,因而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问题和矛盾,如在内部,存在着产权关系不清,技术构成较低,管理水平低下,经济效益不高等矛盾的制约;在外部,则存在着市场竞争加剧,资金矛盾尖锐,社会负担加重等困难的困扰。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提供的发展机遇稍纵即逝。

      1 产权制度创新:乡镇企业提高的重要途径

      在乡镇企业发展的初期,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的个体、家庭工业主要从事投资少、成本低、技术要求不高、运输方便、收旧利废的再生加工和小商品生产。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家庭工业借以起家的劳动密集型生产优势逐步丧失,建立私营企业的优越性在于:(1)产权清晰, 不存在模糊产权。企业经营状况直接与业主的经济利益挂钩,从而可以避免许多浪费。(2)不存在速度与效益的矛盾。私营企业中, 效益决定一切,效益好就大量生产,快速发展;效益不好,立即下马或转产。(3)私营企业的建立和运行是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的, 一切听从市场规律支配。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企业仍具有生命力。对私营经济应当实行“长期共存,平等竞争,加强管理,逐步引导”的方针,诱导其正确地发展。

      家庭企业虽然利益直接,能够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但家庭企业规模小,管理落后,技术水平低,交易费用大,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越来越多的家庭企业则以自愿、平等、互利为原则,以资金、劳力联合为纽带,自发兴办合伙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股份合作制的优越性在于,一方面它借股份制明确了产权关系与利益关系,从而充分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借助于合作制实现了劳动者的联合,克服了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的局限性,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它既有一个好的体制,即“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我制约,自求发展”;又有一个好的运行机制,即“产权明晰,利益直接,决策果断,经营灵活,转产方便”〔3〕。 正是由于好的体制和好的运行机制的结合,才使大批的家庭企业走上了股份合作的道路,也为集体乡镇企业的改造找到了一条路子。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集体乡镇企业产权明晰化是一条非走不可的路,家庭企业对家庭自身的突破也是必然的。在乡镇企业迈向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进程中,发展股份合作企业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2 发育市场:乡镇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我国乡镇企业从孕育开始就处在体制束缚之外,完全由市场机制调节,因此,乡镇企业的市场取向行为极其明显。其原料的供给和产品的销售对市场的依赖性很大,市场调节是乡镇企业组织生产经营的重要手段,市场的发育程度和市场容量无疑是影响乡镇企业发展的最有力因素之一。在乡镇企业的生产导向上,由资源导向还是市场导向,矛盾的主要方面是随着市场发育程度而转化的。当市场发育不良,应是资源导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市场比较发育时,就应以市场为导向,向市场索取一切,向市场贡献一切。对现代商品经济中的生产经营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产销地在空间上的远近,也不是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大小,而是商品到达市场的速度,以及从市场上获得要素供给的速度〔5〕。资源虽是发展商品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 但发展商品生产不一定要依赖本地的资源。在当今世界经济联系极其密切、交通十分发达、通讯十分快捷的条件下,资源是可以而且必然要转移的。资源条件差的地方,商品经济发展不一定慢,因为它可以使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资源。但要实现生产要素在大范围内的流动和组合,优化资源配置,就需要有一个开放的市场体系。因此,在乡镇工业的集中产区,有必要建立乡镇工业原材料供给和产品销售的专业市场。专业市场集中供求,集中信息,大量有关商品供求、价格、花色、品种、规格、款式、技术发展等信息集中到专业市场,使广大商品生产经营者能够迅速广泛地了解市场动态,根据市场调整产品结构。专业市场还把各地的区域优势和全国大市场结合起来,为促进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加快区域专业化分工,形成主导产业创造了条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