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垦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实践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继军 江苏省农垦总公司 南京 210008

原文出处:
农业现代化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6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和奋斗目标。农业实现现代化,农民生活实现小康进而达到比较富裕,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它关系到整个现代化的进程。农垦作为农业的“国家队”,义不容辞地肩负着实践示范农业现代化的重任。

      1 江苏农垦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江苏农垦系统有土地13.47万hm[2],耕地7万hm[2],16万职工。所属的60个企事业单位中,有27个农(林)场。建国初期这些在荒凉贫瘠的海滩、江滩、湖滩上围垦而成的国有农场,经过40多年特别是近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已成为拥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开放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业企业。一些农场在许多方面已显现出了农业现代化的雏型。

      ——农田水利化。整齐划一的大条田,沟渠配套、林带相间,农田林网化面积达93%,基本建成防洪、防旱、防涝、防渍和防潮等工程系统。百万亩农田排得出、灌得进、降得下。有效灌排面积占耕地总面积90%,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面积达到65%以上。

      ——耕作机械化。全垦区拥有农机总动力28万马力。每百亩拖拉机拥有量8.1马力,接近美国的水平。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80%以上, 高出全国20个百分点。麦豆等旱作物机械化程度达95%。机械化程度高的农场,麦子亩用1个工,水稻5.63个工,棉花13.6个工。

      ——科技普及化。全垦区的良种化面积在85%以上。全部化学化(其中包括航喷)。全系统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50%。

      ——生产集约化。1994年全垦区粮食总产38.3万t,比1984 年翻了一番,农业职工人均产粮12t,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 倍, 临海农场达到38t。水稻、棉花、麦子等主要作物的单产分别比全省超出34kg、17.7kg和82kg。

      ——经营管理高度组织化。对农业生产全过程,实行专业分工,基地生产,社会服务,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

      ——经济市场化。农业结构适应市场需要,形成粮、经、饲三元结构,农产品商品率达90%以上。养殖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超过30%,肉禽产品出口占全省的85%以上。

      2 农垦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做法和体会

      在开垦初期,由于旧体制的束缚,农场长期处于“用钱靠国家、吃粮靠返销、亏损靠补贴”低产亏损状况。1978年后,江苏农垦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从建立新的体制、机制入手,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并逐步摸索出了一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符合农垦实际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子。

      2.1 以建立完善服务体系为重点, 推进统分结合下的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的两个飞跃 1984年,江苏农垦的农场,形成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格局,实现了第一个飞跃。但是,在第一个飞跃中,也存在片面强调分的一面,该统的没有统起来。各场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目前已较好地解决了统和分的关系,形成了规模经营,实现了第二次飞跃。各场着眼于优化资源配置,在规模经营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承包形式,如:东辛农场以条田为单位联户或小组集体承包;新洋农场支场双重承包等。这些承包形式虽然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麦、豆、稻等活劳动消耗少、机械化程度高的种植项目,由少数分场、大队管理人员和机务人员大面积集体承包种值,劳均经营150—200亩;把活劳动消耗多、机械化程度较低的棉花、蔬菜、果园、畜禽养殖等项目承包给家庭农场,劳均经营0.67—1.33hm[2],这样的组合,仍然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由于统分适度,大农场和职工家庭农场各自的优势都得到发挥。

      强化服务体系是保证规模经营的关键。农场建立了具有不同功能的各种服务组织,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农机服务中心、种子服务中心、多种经营服务中心、商业物资服务中心等。并以此为载体,对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实行“六统一”,即: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农田基本建设,统一机械作业,统一主要技术措施,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产品收购。农资有保障、技术有图纸、管理有规范、收割有机械、产品包收购;养殖上还享受苗禽、饲料、防疫、收购“四上门”服务。因而分场、大队就像是生产车间,职工是最省心的农民,他们无需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只要一门心思按要求管好,多增产就多收益。按服务市场化、服务组织实体化、服务实体企业化、企业群体产业化的路子,目前,全系统几乎所有原来的农业服务组织都已成为经营服务实体。寓经营于服务之中,对内服务为主,对外经营为主,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功能与服务实力同步增强。

      2.2 以农业现代化带动农场工业化、农场城镇化,走种养加一条龙、 贸工农一体化之路 农业现代化是整个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与一些地方先发展工业后反哺农业不同,江苏垦区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是农业现代化带动了农场工业化、农场城镇化。这种带动作用实质是农业的产前、产后的延伸和扩张所产生的效应。其途径主要是在稳固的农业基础上,发展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建立“龙”型经济组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