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调查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熊立新 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

原文出处:
管理世界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6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目前,乡镇企业仍然是我国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载体和主要渠道。因此,乡镇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此次调查,是分苏南(苏州、无锡、常州)、苏中(镇江、南京、杨州、南通)和苏北(徐州、淮安、连云港、盐城)三个地区进行的。虽然江苏乡镇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位居全国之冠,但就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而言,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之间的梯度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全国范围内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的梯度效应相对应。

      表1 各地区样本分布

      地区 苏南 苏中 苏北

      样本乡(镇)313432

      样本企业

      115

      118

      116

      注:各地区内样本的抽样是随机进行的。

      一、江苏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呈边际递减现象

      在这里,我们把乡镇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用每增加单位固定资产投入所带来的就业增加人数来表示。表2 反映的是样本乡(镇)的企业职工人数与固定资产投入之间的增长关系。

      表2 乡镇企业就业人数与固定资产投入增长关系

       乡镇企业增长率

      乡镇企业 增长率增加每万元固定资

       职工人数 (%) 固定资产

      (%) 产投入所增加的就

      (人) 投入(万元) 业人数(人/万元)

      1991 268137 --

      108033

      -- --

      1992 390419 6.05

      190092

      75.96 0.27

      1993 401500 2.83

      269546

      41.80 0.14

      1994 405610 1.02

      329528

      22.250.069

      1995 401464-1.02

      446510* 35.50

      -0.035

      注:带*的数据是经过调整后数据,方法为:调整后的数据=调查所得数据(截止到1995年 月底)×4/3

      从表2看出:样本乡(镇)的企业职工人数从1991年到1994年是逐年增长的,但其增长率逐步下降,到1995年出现负增长,企业职工人数减少。并且就业人数每年的增长速度均要大大低于同期固定资产投入的增长速度。每增加1 万元固定资产投入所能带来的就业增加人数从1992年的0.27人下降到-0.35人。说明乡镇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正呈下降趋势。

      从整体上看,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呈边际递减,但这种递减的速度在各地区间是有所不同的,与地区间乡镇企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有很大相关(见表3)。在乡镇企业相对发达的苏南地区, 其乡镇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下降得最为迅速和明显,从1992年的0.35人/万元下降到1995年的-1.89人/万元,且1994、1995连续两年出现就业人数负增长;而苏中地区的下降速度则相对缓慢,其中1993年还略有回升;乡镇企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则保持着对劳动力一定吸纳能力,下降的速度不是那么明显,只是1995年略为有所下降。

      表3 各地区乡镇企业吸纳能力下降趋势

      苏南

      苏中

      苏北

      就业增长 吸纳能力 就业增长 吸纳能力 就业增长 吸纳能力

       率(%)(人/万元) 率(%)

      (人/万元) 率(%)

      (人/万元)

      1992 11.960.35

      2.01 0.11

      4.840.30

      1993 1.510.043

      1.35 0.23

      4.910.28

      1994 -4.73-0.90

      1.800.092

      5.320.28

      1995 -10.0-1.89

      1.720.054

      3.680.083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乡镇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正呈现下降现象,并且这种吸纳能力下降的速度与乡镇企业发展水平相关,乡镇企业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其下降的速度相对要快,而乡镇企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下降的速度相对缓慢。

      二、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机制分析

      一般而言,驱动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内在动力是指乡镇企业出于对自身竞争优势的考虑,有一种选择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内在动力,从而驱使乡镇企业加强对劳动力的吸纳。外在压力则是指乡镇企业所在的社区政府从解决社区就业出发,要求乡镇企业走劳动密集型道路,从而形成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外在压力。

      1.内在动力。乡镇企业发展之初,绝大多数企业选择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原因有二: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发挥乡镇企业劳动力丰富、劳动成本低廉的优势,而这种优势是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三资企业相比所具有的主要优势;一是乡镇企业技术力量单薄,缺乏技术人才和资金,制约了其发展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型产品。然而,随着乡镇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自身经营条件的变化,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内在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弱化。出于对自身发展的考虑,越来越多的乡镇企业要求加快技术进步,从而走上产品升级的道路,并且越是乡镇企业发达的地区,这种愿望与要求就表现得更加强烈和迫切(见表4)。

      表4 各地区乡镇企业产品类型现状与偏好对比(%)

      产品类型 劳动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

      苏 现状

      42 3424

      南 偏好

      6.5

      69.1 24.4

      苏 现状 49.4

      31.6 19

      中 偏好 30.3

      49.6 20.1

      苏 现状 58.5

      29.3

      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