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郊型垦区产业结构多元化

作 者:

作者简介:
包宗业 王昭亮 北京市农工商联合总公司

原文出处:
中国农垦经济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6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北京垦区依附首都大市场,是典型的城郊垦区。它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行业结构、产品结构,促进垦区经济发展,为首都市场提供优质产品、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做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坚持进一步多元化的思路,对城郊型垦区具有普遍意义。

      一、北京农垦产业结构的状况及城郊型与非城郊型垦区的分析对比

      1.各业总体情况。农垦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区域型经济。这种区域型发展的必然结果则是产业结构由一元化向多样化演变。而城郊型垦区在多样化过程中的优势和特点显得尤为突出。经过45年的发展,北京垦区现已成为一个多种经济成份共存,多产业经营,多层次管理的大型企业联合体。1994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3.6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5.67亿元,第二产业11.87亿元,第三产业6.08亿元,分别占总额的24%、 50.3%和25.7%;实现总利税10.6亿元,出口创汇4.9亿元。

      2.农场在服务城市功能中的主要作用。首先,京郊农场一直是首都副食品的主要生产供应者,1994年除生产粮食3.15亿公斤外,共向首都市场提供副食品总量7.51亿公斤,分别占全市的11.4%和12.26%,其 中牛奶占全市的88.8%,出栏肥猪占全市7.56%。其次,已初步形成为城市大工业配套的加工工业体系。包括汽车车身、曲轴总程等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30余家;化工、医药产品厂家50余家,还有若干个从砖瓦灰砂石到大型管件、构件的建材生产企业,为城市大工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第三,在城市扩大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企业外迁中提供了大面积的土地;据统计,农场系统每年用于建设的用地达3000多亩。九十年代以来,已有近5 万户城市居民搬迁到农场范围内居住。第四,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商业、服务业、旅游、饭店、仓储、运输等服务设施。去年,农场从事建筑和三产的人员分别为2.49万人和4.43万人,60%的建筑工地在市内,在市内的三产包括18个行业的500家企业,其中8个行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农场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城郊型和非城郊型垦区产业结构状况比较。从京、津、沪、穗四个城郊垦区与黑龙江、海南、新疆、云南四大重点垦区的产业结构比较,城郊型农垦的第一产业比重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2%,比非城郊垦区低35.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三个产业中占有60.6%的绝对优势,比非城郊垦区高出35.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稍高于非城郊垦区,但比自身第一产业高13个百分点。这说明:越是临近大城市的垦区,受城市功能的辐射,二三产业发展越快,其支柱作用也越明显。可以预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郊型垦区的一产比重将日渐减少,三产比重将进一步增长,直至占主导地位。

      二、北京农垦产业结构多元化的沿袭及成因

      1.一二三产业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北京垦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自1949年建立到1994止,呈明显的三阶段发展特征。1949年至1979年,生产的目的是向首都供应副食品,因此这一阶段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1979年以后,由于垦区进行农工商综合经营,北京垦区开始由传统的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由副食品原料基地向副食品加工基地转变,以食品加工为主的七大工业体系和建筑业已初具规模。第二产业(工业与建筑业)成为主导产业。八十年代后期,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的变化,北京垦区确定了“一个基础(一产),二根支柱(二三产)”的发展战略,大力调整了产业结构,三产发展较快,因此,1993年以后第三产业迅速扩张,成为经济发展新的生长点和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已由1980年的3%上升到1994年的35%, 使北京垦区形成了以一产为基础,二三产为支柱的新的产业结构格局。

      2.城郊型垦区的三个产业在发展中形成了互依互补关系。

      (1)一产对二三产的支持,主要表现在提供场地、 原料和广泛的劳动力资源等方面。城郊垦区的二三产在发展过程中,第一产业首先为它们提供了最基本的、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由于土地属农场所有,便于在区域范围内对产业布局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其次,城郊垦区工业企业1993年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有206个,占全部企业数的14%, 占全部工业产值的22%。再次,二三产业的职工队伍中,相当一部分人是从一产转移出来的,他们成为本行业的专家,一产对二三产发展所需人才和劳动力的支援功不可没。

      (2)二产对一产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以工养农(牧)上。 在农垦经济的发展中,工业一直将利润返还一产,支持农牧业发展。据北京垦区对国有利润留成部分用途的统计表明,从“五五”末到“八五”初的16年时间里,用于一产的投入在不断增加,总计达1.27亿元,占利润留成部分的25%。如果没有二产对一产的反哺,一产的基础就没有现在的好,发展就没有现在快。

      (3)三产对一产、二产的支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城郊垦区的商业成为销售一二产业产品的一条重要渠道。二是资金的支持。三是广开了就业门路。四是扩大了农工商总体知名度。

      3.城郊农垦产业多元化与大城市现代化建设及功能调整是一致的。以北京为例,其产业结构变化是与北京市城市功能调整相适宜发展的。

      “七五”期间北京市经济结构全面调整,向适合首都特点方向转化。这一时期,京郊垦区产业多元化方面的特点是:①种养业由传统型向高产、优质、高效型转变,种子、种苗、种畜成为发展的重点。②第二产业进一步开发了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同时努力发展为城市大工业配套的汽车配件、化工原料、建材工业等。③适应城市经济的调整发展,商业、仓储服务、能源供应成为三产的重头戏。三个产业的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