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以来,江苏省连云港市乡镇工业一直保持速度、效益同步快速增长的好势头,整体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经济总量由1992年的不足22亿元,发展到1994年的86亿元,两年翻了两番。1995年1~10月, 乡镇工业完成产值比1994年同期增长130%,在连续两年翻番的基础上, 1995年可望达到180亿元,再度实现翻番。在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 经济效益保持同步提高。1994年乡村两级工业企业实现利税5.6亿元, 比1993年增长120%。1995年1~10月,已实现利税7.2亿元,比1994 年同期增长113%。 乡镇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扩大全市经济总量,加速工业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到1995年底,乡镇工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多,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连云港市乡镇工业的快速崛起,最关键的一点是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具有地方特色、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发展路子,概括起来就是“以农兴工、以工带农、多轮齐转、全面驱动”。即把乡镇工业的发展建立在丰富的资源基础上,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乡镇工业,把农业作为工业发展的直接条件,通过资源的开发、加工、增值,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具体办法则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深化认识作为发展乡镇工业的首要前提 1993年,针对部分乡村干部对兴办乡镇工业心中无数,害怕担风险;特别是在宏观调控的情况下,乡镇工业有没有可能实现快速发展等思想,连云港市领导及时加以引导,鼓励广大基层干部放胆实干。依据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乡镇工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市领导在1994年进一步明确提出,县区经济发展快,全市经济才能快;乡镇工业发展快,县区经济才能快;全市经济要突破,关键要在乡镇工业上求突破。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各县区、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紧紧扭住乡镇工业这个重点,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在1994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新增量中,乡镇工业的贡献份额占3/4; 在工业增加值的新增量中,乡镇工业的贡献份额占80%。全市财政收入1995年预计比1992年增加1倍,其中三县增幅为140%。进入1995年,在对前两年发展过程进行了认真回顾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了乡镇工业的发展思路,明确了“以农兴工、以工带农、多轮齐转、全面驱动”的发展路子。 二、把资源加工作为乡镇工业发展的起步基础,构筑多门类、多行业的产业框架 资源的加工增值是连云港市乡镇工业发展的突出优势。几年来,始终坚持以农育工、以农兴工,依托资源优势,促进乡镇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到高、滚动发展。到现在为止,全市已形成蔬菜、果品、海产品、草柳编、紫菜等九大类200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副产品资源加工企业,产值占全市乡镇工业总量的60%;出口供货额占全市出口总量的60%。在发展资源加工型企业的同时,连云港市还积极引导乡镇工业向新的工业门类和行业拓展,既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推动乡镇工业迅速起步,又不受资源约束,不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注意向多门类发展,适时兴办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非资源加工项目。近年来,一些乡镇已开始起步,相继兴办了一批冶金、化工、轻工、电子、机械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使乡镇工业初步形成既有鲜明地方特色,又有较强市场适应能力的产业结构。 三、把多轮齐转作为乡镇工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下大力气培育规模经济 连云港市乡镇工业起步晚、基础弱,面临的突出任务是迅速扩大经济总量。为此,采取了大中小并举、多层次驱动,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坚持乡村户一起上,大中小一起上,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一起上的做法。近两年尤其重视发展村户工业,通过舆论支持、放宽政策、小区开发等措施,较好地促进了村办、户办、联户办工业的发展。目前全市乡镇工业已基本形成乡办、村办、户办各占1/3的发展格局。 在坚持多轮齐转的同时,还高度重视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重视培育规模经济,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一是加快培育一批规模乡村,尽快形成一批既有较大规模又有较好效益,能对乡镇工业发展起示范带头作用的骨干乡村。1995年,全市将有近半数乡镇的工业产值过亿元,有3 个过10亿元、2个过5亿元、10个过3亿元;有150个村过千万元,13个村过亿元。二是加快培植一批规模产业和产品。围绕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本市特色的规模产业,努力发展一批在全国及全省影响大、实力强、效益好的拳头产品。目前,全市紫菜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0多家,年加工紫菜5亿张,占全国产量的60%;水晶制品在全国首屈一指; 整个硅系列产品在国内拥有较大的市场覆盖面。三是加快形成一批规模企业。从实际出发,选准主攻方向,发展和组建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企业和企业集团。1995年全市销售过千万元企业和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集团达160 多家。同时,重视发挥后发优势,不断兴办一批起点高、装备好、规模大、效益高的项目,带动乡镇工业提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