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讲到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战略布局时,专门强调要“继续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繁荣农村经济的战略重点,努力提高乡镇企业的素质和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对于繁荣农村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我省来看,乡镇企业成为经济腾飞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在落实新的5年计划和实现2010年目标的过程中, 如何打好乡镇企业发展的基础,现有的乡镇企业如何提高,落后地区如何把乡镇企业搞上去?本刊在这方面收到许多来稿,为推动这方面的探索,现以笔谈的形式,从各个角度展开一些讨论。 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民奔小康的必由之路,也是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我们威海的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七五”、“八五”以来,乡镇企业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 一是速度有较大突破。1994年,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435.5 亿元,预计1995年可达到530亿元,较1985年的17.7亿元增长29倍, 年平均递增40.5%。1994年,乡镇工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4.3%,到“八五”末可望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二。二是规模有较大发展。到1994年末,全市乡镇企业发展到36328处,从业人员43.37万人。其中,乡村两级企业6911处,职工31.7万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1.29 亿元, 较1985年的6.74亿元,增长8倍,年平均递增27.96%。三是产品档次有较大提高。1985年至1994年,全市累计创优144项,其中国优3个,部优54个,省优82个,并创出了一大批在国内、省内叫得响的拳头产品。如木工机械、渔具、连杆、钻夹头、一次性医疗用品、高档装饰布、通信电缆、人造毛皮等十几种产品居国内、省内同行业之首。四是经济效益有明显增长。1994年,全市乡村工业实现利税24.4亿元,实现利润17.8亿元,预计1995年利税、利润可分别达到29亿元和22亿元,较1985年的1.39亿元和0.95亿元分别增长19.8倍和22.2倍,年平均递增36.1%和36.9%,尤其是镇办工业利润,连续8年居全省之首。 五是外向型经济有较大拓展。到1994年,全市有出口产品的乡镇企业发展到516家, “三资”企业363家,合同利用外资2.5亿美元,出口产品12大类500 多个品种,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4年,完成出口交货值46.8亿元,居全省第2位,占全市工业出口交货值总额的65.3%。1995年预计可达53亿元,较1985年的0.23亿元增长229.4倍,年平均递增72.29%。 经过10年的发展,乡镇企业积累了资金、技术和人才,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乡镇企业整体结构开始趋于合理,为“九五”和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乡镇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大多数乡村企业规模较小,缺乏竞争能力;一些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仍然比较落后;有相当一部分产品档次较低;乡镇企业改革的深度和力度明显不够。总之,乡镇企业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是个很紧迫的任务。今后15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从威海市的情况看,乡镇企业要实现第二次异军突起,上一个新的台阶,应当在实施以下6大战略上下功夫。 (一)规模发展战略。要以优势产业、名牌产品和骨干企业为龙头,以资产联接为纽带,通过兼并、租赁、联合、参股、控股、合资等多种方式,培植组建一批规模大、效益高、外向型、带动作用强的乡镇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创造规模效益。要加快发展拳头产品,促使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进一步上规模、上水平。要搞好乡镇工业小区建设,走相对集中,连片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路子。“九五”末,要创出30种全国名牌产品,50种省级名牌产品;省级企业集团发展到50个,国家级企业集团5—10个。乡镇工业小区发展到50个, 其中省级以上示范小区5个。 (二)科技推进战略。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通过提高劳动者的业务素质和实现技术装备水平的现代化,不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使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集中70%的技术改造项目和资金向机械电子、化工、建材、服装、食品等6大支柱行业倾斜, 用现代技术装备大中型企业,着力培植骨干企业、企业集团和拳头产品,形成一批具有充足后劲的“跨世纪工程”。科技进步的重点要放在技术改造上,坚持走“少新建,多技改”的路子,积极引进、消化和吸引国内外的先进技术。要重视加强人才引进和职工培训工作,尽快建立起与乡镇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技术队伍和人才结构,尤其要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从年轻干部中选拔培养一批跨世纪的企业家队伍。 (三)外向带动战略。乡镇企业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进一步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培植一批重点创汇产品,要努力争取自营进出口权。要大力发展“三资”企业,充分发挥乡镇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不断改善“硬”、“软”两个投资环境,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吸引更多的外商到乡镇企业投资办厂,尽可能多的引进和利用外资,把利用外资的重点放在技术改造、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上来。同时,要大力提倡搞“三来一补”加工项目,以此带动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向纵深发展。对部分经济势力强、产品档次高、销路好的企业集团,要鼓励他们跨出国门办企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