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企业发展的演变特征与启示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6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国乡镇企业经过多年的磨练,在改革开放的十五年里,正在完成农村工业化和社会化资金积累的历史旅程。特别是近几年跳跃式、超常规的发展态势,不仅使乡镇企业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经济部门,而且乡镇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能量,荡涤着农村传统的经营习俗。

      一

      市场经济是现代化商品经济,启动资金的筹措是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中国乡镇企业,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商品经济环境中,迅速地展开着这一积累过程的。它不仅具有一般商品经济社会资本原始积累的共性,诸如起动的渐进性政策的导向性资本使用效益性以及再生产投入的扩大性等等,而且还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

      (一)资源型自我转化方式是我国所有乡镇企业资金原始积累最明显的启动特征。与一切早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原始积累对内对外的残酷剥削相反,中国的乡镇企业与当代第三世界民族经济一样,主要靠自身积累:一方面,从资金的筹组方式上看,起步低,地方性、群众性和组织性紧密相连;另一方面,从资金的转化形式上看,主要依赖各地蕴藏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寻出路,并且很大程度上,起动资金的积累是靠就地的劳动力积累转化而来。

      (二)互补型资金使用方式,是我国乡镇企业资金原始积累的又一明显特征。与西方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积累的模式根本区别,它从一开始就摆脱了仅仅着眼于个别企业眼前得失,而是立脚自身资源,主动向经过数十年积累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国有企业靠拢,甘当“配角”,在与国有企业市场化的经济交往中确定资金的投放、使用与赢利,从而增大了投资的成功系数,为自身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乡镇企业资金投放重点着眼于大工业,某种程度上减缓了,甚至部分抵消了现今社会经济中普遍存在的不合理的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也从经济利益上协调了城乡关系,避免了经济飞跃初期社会性动荡对经济发展造成的灾难以及在发展速度上的抑制。

      (三)全方位开放型资金启动结构,是中国乡镇企业市场经济原始积累阶段的又一明显特征。中国乡镇企业是在集体农业长期稳定发展基础上,立足于多层次经营、协调发展的前提,加之农村改革给亿万农民带来的“闲散资金”的原始积累,在一开始就提出“五个轮子(包括乡级,村级,组级,联户和个体五种乡镇企业)一齐转”的全方位聚资方式。仅仅通过短短十多年的运转,在基本上无国家投资的基础上,目前拥有近5,000亿元人民币的资产总额。这种地跨东西南北中,聚集体、 个体、私营和合资于一体的相对独立、相互依存、全面开放、自求平衡的资产构成,既继承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内核,又调动了亿万农民摆脱传统经济束缚的生产积极性。

      (四)互惠互利型原始资金积累方式,是中国乡镇企业有别于资本主义早期形式的另外一个特征。中国乡镇企业的原始资金积累植根于传统方式而面临现代化国际市场的竞争,利用的仅仅是有机构成非常低的资金结构,自下而上,采取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互惠互利,公平交易为原则,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参与国际商品大循环,逐渐使我国乡镇企业的资金运转由一个全封闭内循环,发展为目前这种多维国际贸易交往的“外向型”资金循环,并且,逐步奠定了初具规模的资金运转体系。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6 万多家乡镇企业从事出口商品的生产,创汇总额已占国家外汇收入的1/4。这种变化,无论从哪方面讲, 都是一种经济奇迹!

      从总体上看,我国乡镇企业通过自身积累,走过了资金原始积累初期阶段,开始发挥正常的增殖和创新作用。当然,由于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这一积累过程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产业和不同企业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它的原始资金的积累,从一开始就是靠市场经济的淘冶,它的积聚、集中以及循环周转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农村经济实践的过程。

      二

      任何经济方式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劳动力的参与,市场经济也并不例外。一般讲,劳动力转换、结合与运转的方式方法,是判断各种经济方式的主要依据之一。中国乡镇企业的劳动力转换和运作,是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它不仅与既往的经济方式不同,即使与当代资本主义所遵循的市场经济相较,依然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具有共同属性——诸如劳动力的相对独立性、劳动力的择业性、劳动力的流动性以及劳动力的社会保障性等等,另一方面,与资金原始积累一样存在着相当的差异性。

      (一)数量差异 任何市场经济都是劳动力商品的经济,都是由传统农业转移到商品经济机制中的一种过程。与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中国乡镇企业劳动力资源的“无限”丰富性。一个拥有九亿农民的中国农村乡镇企业,无须象资本主义早期发展那样绞尽脑汁甚至大动干戈;更无须象美国二、三百年前那样引进“黑奴”。目前,虽然乡镇企业职工总数已超过一亿人,第一次超过全民职工总数。但是,中国乡镇企业也仅仅消化了不足一半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超量的供给环境,使中国乡镇企业对劳动力选择度异常巨大,竞争机制使乡镇企业赢得了低投入高产出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因为,无论从年龄、性别、健康等体质条件到文化、技术、修养、可塑性与上进心等等,劳动力素质不仅相对、甚至“绝对”偏高,其乡镇企业职工生产性投入显然比一般国家低得多,对降低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乡镇企业扩大再生产,奠定了得天独厚的劳动力资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