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攻外向型经济推动全省乡镇企业发展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发展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6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当前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巨大的成绩,并且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是,在发展中也遇到不少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优惠政策的问题。新税制出台后, 乡镇企业原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已近消失,外向型乡镇企业不能继续享受税收优惠,对外竞争能力有所削弱。此外,新税制对乡镇“三资”企业进口原辅材料再出口实行先征后退税的办法,对乡镇“三资”企业在国内采购原辅材料生产产品出口,必须先征收17%增值税,到一定时期累计后才予退税。实行这种办法后带来两个问题:一是由于不采取即征即退的办法,退税时间过长,在当前国内资金环境不太宽松、贷款有难度的情况下,加大了企业资金投入量,增加了企业负担,对企业赢利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利于鼓励企业采用国产原辅材料生产出口产品;二是最近调低出口退税的政策出台后,已纳税的外向型企业感到所退税额不足,影响了他们出口的积极性。

      2、乡镇企业出口经营权的问题。 目前乡镇企业申报自营进出口权条件过高,审批的程序过于复杂,审批的时间拖得很长,使大多数外向型乡镇企业无法获得进出口权。由于大多数乡镇企业无法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出口产品只得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造成生产企业不能准确了解国际市场对产品质量、款式、规格、包装、价格、需求变化等方面的信息和科技发展动态,及时调整经营方向,改进产品质量、款式、包装,开发新产品,使本省乡镇企业一些出口产品一直上不了档次,形不成规模。

      3、乡镇企业人员出入境审批和管理问题。当前, 外事部门对外向型乡镇企业商务出国(境)人员的审批控制过紧,不少出口创汇大户企业的厂长、经理都未拿到“绿卡”,使厂长、经理在对外洽谈中深感不便。因此,失去了许多吸引外资和扩大出口的机会。

      4、出口产品许可证、配额管理问题。近年来, 为加快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步伐,我国加紧了外贸体制改革,逐步削除非关税壁垒,松动了一、二类出口商品的管制。实践证明,外贸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各路出口大军的积极性,增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活力和实力。但是,目前出口一、二类产品集中还是偏多,在出口产品许可证、配额分配上,也还存在行政管理的色彩,不利于各类出口企业平等竞争。

      二、进一步推动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

      1、合理调整产业布局, 加快乡镇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

      当前,本省乡镇企业开始步入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的关键性阶段,特别是沿海一带,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压力十分突出。能否度过这一难关,顺利地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关系到本省乡镇企业发展的后劲。为此,我们考虑,“九五”期间,乡镇企业三大产业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第一产业重点发展附加值高、外向型的特种种养业、现代农业,第二产业优先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直接关系乡镇企业发展后劲的科技、信息、咨询、金融、教育、保险等新兴行业。区域经济发展方向是:沿海地区以国际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在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着力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出口创汇、高市场占用率的产品和区域企业群,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乡镇企业向更高层次方向发展,基本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任务;内地山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注重发展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提高产品和产业的外向化程度;老少边贫地区,发挥本地优势,继续走“一种二养三加工”的路子,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支柱”的发展格局,大力拓展开放型经济,积极发展出口加工型企业。

      实施“立支柱、上规模、创名牌、争第一”发展战略,通过挖掘现有产业的潜力,尽快建成年产值超百亿元的食品、鞋类、服装、建材、竹木加工、高级玩具等支柱产业,并与省定的石化、电子、建筑、机械、生物工程、林产加工和旅游业等7个支柱产业衔接、配套,开发、 培植与之相关的新的外向型支柱产业和重点行业。同时依托区域企业群,建设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商品专业市场;建设一批外向型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中小城镇和乡镇工业小区;发展一批市场大、利税高的“名特优”拳头产品,并不断提高这些拳头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2、围绕闽东南开放开发总体战略, 促进外向型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水平。

      闽东南是本省外向型乡镇企业主力和精华最为集中的地区,在本省乡镇企业的战略调整和地区间协调发展中处于“龙头”地位。我们要通过认真贯彻省委提出的闽东南开放开发总体战略,加快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水平。重点是把乡镇企业的集中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推动乡镇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形成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计划在今后两年内,集中力量建设好现有的1100多个工业小区,特别是抓好年产值5 ─10亿元的省级示范小区50个;结合乡镇工业小区的规划建设,选择一批“高、新、大”的项目,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吸引外商到乡镇工业小区兴办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的乡镇“三资”企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外向度的提高。

      3、多形式、多渠道、多领域地利用外资, 重点打好“侨牌”和“台球”。

      坚持“大中小项目一起上,港台侨外都欢迎”的方针,大力兴办乡镇“三资”企业。要充分利用福建侨港台的优势,在大力引进外资创办乡镇“三资”企业的同时,积极地采用国际通行的融资方式,包括BOT 设资方式、设立海外基金、买壳上市、出让股权及经营权,努力拓展乡镇企业吸引外资的新形式。在利用外资的领域方面,进一步放宽外商与乡镇企业合资、合作的限制,把外商与乡镇企业合资合作领域从一、二产业为主向第三产业的个个层面,鼓励外商与乡镇企业合资合作开发金融、保险、商业、旅游、科技、工程设计、医疗、信息咨询,以及城镇公共设施。在招商引资方面,采取多种形式招商,大力推行直销式的招商方式,做到综合性招商和专业性招商相结合,大型招商和小型招商相结合,境内招商和境外招商相结合,政府资助招商和商业化招商相结合,全面提高乡镇企业利用外资的水平,提高项目洽谈成功率、履行率、到资率、开工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