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可以为加速农业现代化积累资金,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加快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加快乡镇企业发展,要树立大市场观念,面向国际市场;要发展规模经营,增强自身综合实力;要广辟资金渠道,加大资金投入;要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 关键词:农业 乡镇企业 经营机制 经济实体 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主要表现为机械化条件下的农业生产规模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来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不断扩大再生产,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其物质保证是大量资金的投入,据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资料反映,每亩耕地现代化建设大约需投入资金千元左右,假如按这个数值计算,一个乡,一个县,一个地区就需投入上百万元,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资金。这么庞大的数字当然不能完全依靠国家解决,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用它积累资金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现有劳动力约4.2亿人,在农业、林业、 牧业、副业、水产业上大约需要2亿劳动力,绝大部分从事手工劳动, 即使在农村大力发展开发性生产,以尽量扩大就业,也只需几千万人。剩余的劳动力如何安置?这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历史上有些国家曾经用使农民破产进城当工人的办法,我们是绝对不能采用的,更何况全国城镇人口已近4亿,其中劳动力约1.5亿人,每年还要新增几百万,劳动力过剩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地呈现出来,即使随着工业化进程,需要从农村调剂部分劳动力进城,也是有限度的,就目前看,发展乡镇企业是解决农村潜在劳动力较好的一种途径。几千年来我国农民以种植为主要谋生手段,被束缚在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改革开放使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明显的则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改变,一大批农民成了工人,不仅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开扩了眼界,提高了认识,提高了科学技术水平,而且使他们逐步丢掉了狭隘守旧思想和自由散漫作风。乡镇企业的发展一旦形成规模,就会相对集中建立工业区,围绕中心城市将出现一批新的小城镇,这对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具有其他任何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乡镇企业发展的启示 乡镇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非凡的意义,是改革开放的一大创举,它的发展反映了它适合我国国情,适合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给我们提供不少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农村经济工作应抓住当前乡镇企业崛起的契机,加速实现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冲破产品经济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树立市场观念和认清市场经济大趋势,这是当前农村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要象乡镇企业那样按市场经济要求,把农民和农业一齐推向市场,妥善地同时又不失时机地完成由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的转化,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按市场需求组织农业生产,把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借鉴乡镇企业的好经验,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各项基本政策的同时,树立大农业思想,农林牧副渔,一、二、三产业齐发展,做到村村有骨干产品,乡乡有支柱产业,县县有发展特色,以优质、高产、高效、高创汇为目标,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力和农村市场经济。 启示二,当前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应借鉴乡镇企业实践经验,乡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开辟了一条发展农村经济的新路,是市场经济的成功实践者,国有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象乡镇企业那样在市场经济中确立自己的市场行为主体地位。乡镇企业从产生到发展,到壮大,与国有企业同处在一个客观经济环境中,但它的发展却令人瞩目,为什么?最关键之处就是它是市场行为的主体,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既能通过停产转产自觉适应经济环境要求,又能根据国家经济政策和市场条件主动寻找机会发展自己,国有企业真正做到机制转换,自然要看是否已经形成和完善了市场机制,但最关键的是看在经济活动中是否真正成为市场行为主体。 启示三.解决“政企不分”的根本所在是象乡镇企业那样,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政企不分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老大难问题,多年来我们一直努力解决这个问题,但成效却不甚理想。作为企业,不论国营、集体也好,私营、个体也罢,都应该而且必须接受政府的行政管理,但是,行政管理并不等同于资产管理,对企业资产实施有效管理的应该是该资产的所有者。按此道理讲,国有企业资产是国有资产,那么谁有权管理国有资产呢?从以往实践看,国有资产的管理部门都属于政府机构。这样,政府既作为行政部门对企业进行行政管理,又要作为资产所有者对企业进行资产管理,一身二职,双方兼顾,政企当然难以分开。而乡镇企业的实践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一方面它作为社会的一员,接受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如工商、税务、财务等,另一方面它作为集体经济实体,资产所有者不是政府,政府就不拥有其资产管理权。对其资产实施管理的是代表某一集体的法人,完全靠自我管理,自主经营和发展,步子的快慢大小要看企业内部实行自我积累、自我约束的程度。它不可能躺在国家身上靠国家喂养,因此天生就有一种危机感,在对手如林的竞争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这种压力,在乡镇企业身上必然转化成一种动力、驱动企业只能向前,不能后退。乡镇企业很好地解决了政企分开的问题,企业有了活力,蓬勃发展就很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