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对我国东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现状、条件及形成差异的原因作了简要的分析以后,重点对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所出现的历史机遇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西部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所面对的经济环境的特殊性,不可能像东部地区在80年代那样,主要通过市场机制的力量而大规模形成乡镇企业,而应当强化政府有意识地扶植、帮助和指导,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安排来促进我国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大规模发展。最后对这一基本思路的实施要点作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 西部地区乡镇企业政府行为增长点 1 东西部的巨大地区差异 乡镇企业一般可以表述为:脱胎于农业,和农村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并据以构成农村经济有机组成部分的集体所有、自主经营的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性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由于乡镇企业具有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积累大量资金返还于农业、改变农村单一的经济结构、促进我国工业布局趋向于合理化、促进农村集镇建设并进一步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新型城乡关系等巨大作用,因此,改革十几年来,乡镇企业在我国广阔的大地上异军突起,目前,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 特别是农村经济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据统计, 到1992年底为止,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7975.4亿元, 占同期全国农村社会总产值(25386.28亿元)的71%; 其中, 全国乡镇工业总产值达13653.4 亿元,占同期全国工业总产值(37065.71亿元)的37%;1992年,全国乡镇企业上交税金达470.2亿元,占同期全国各项税收总额(3296.91亿元)的14%;全国乡镇企业就业的人数达10581.1万人。 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在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生产技术一般比较落后,管理水平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以致规模经济效益不能发挥,部份乡镇企业在产品结构上与城市工业相似而出现“低水平重复”等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我国东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所出现的巨大地区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发展的绝对水平差异,其二是增长速度的差异。我国东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绝对水平差异可以用东西部地区农村社会总产值及其构成和工业总产值及其构成来分析。从农村社会总产值及其构成看,1992年我国东部地区(本文指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5省,下同)和西部地区(本文指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9省区,下同)的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东西部地区农村社会总产值及构成(1992年) 农村社会 乡镇工业 乡镇建筑 乡镇运输 乡镇商饮农村社会总产值 地区 总产值总产值业总产值 业总产值 业总产值 中非农产业比重 (亿元)(亿元)(亿元) (亿元) (亿元) 东部 11315.53 6976.89 688.6267.57 425.6674% 西部 3155.11 895.43 198.49149.32 161.4746% 由上表可以看到,东部地区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和饮食业等非农产业部门乡镇企业总产值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已达74%,农村社会总产值主要是由非农产业部门创造的,也就是说我国东部地区农村已经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换,而西部地区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产业结构上。从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和饮食业总产值绝对水平比较看,1992年西部地区9省区总计为1404.71 亿元, 这仅为一个江苏省(2842.55亿元)的49%,仅为一个山东省(2042.20亿元)的69%,仅为一个广东省(1429.29亿元)的98%。 从东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及其构成看,其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东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及构成(1992年) 地区 工业总产值乡镇工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中乡镇工业 (亿元) (亿元) 总产值比重 东部 15120.44 6976.89 46% 西部 4074.51895.43 22% 由上表可看到,1992年我国东部地区由乡镇工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在该地区全部工业总产值中已占46%,接近于形成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平分秋色”的格局,而西部地区仍然是由城市工业“一统天下”。据统计,1992年西部9省区乡镇工业总产值仅为江苏省的36%、 山东省的51%、浙江省的66%、广东省的85%。 我国东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增长速度的差异,由表3 可以观察出来。 表3 东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增长速度(1989-1992年)
由表3可以看到, 我国东部地区在乡镇企业总产值本身就比较大的基础上,1991年和1992年的增长速度均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分别高出3.2和11.3个百分点,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东西部乡镇企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将进一步扩大,“马太效应”(《马太福音》说:“让富有的更富有,让没有的更没有”)将以更明显的形式表现出来。